笔墨传家 师者仁心
作者:刘旭东
发布时间:2025-09-27 21:13:34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教师节前夕,回家一趟,给父母带去教师节的祝福,父亲在写毛笔字。笔尖流淌的不仅是墨香,更藏着一段跨越两代的家风传承。
儿时,父亲伏案书写的身影,是我最深的记忆。父亲常说“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这份对笔墨的敬畏,潜移默化融入我的成长。
父亲是八十年代民办教师,村里的土坯房就是教室,煤油灯照亮过无数个备课的夜晚。村上最缺老师。父亲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课间还带着学生在土操场上跳绳、跑步。后来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凤师,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也有了新的调整,可无论岗位如何变,“把字写好” 的信念从未改变。
这份家风,化作了他育人的仁心。他见贫困生裹着纸箱御寒,连夜送去过冬被褥;面对欲跳楼的叛逆女孩,他用3 小时倾听,化解了两代人的隔阂……父亲用他的温暖,呵护这些特殊的孩子。
九年前,大学毕业的我也成了一名教师。带着多媒体设备走进课堂,用动画讲解古诗,带学生“云游” 博物馆,努力寻找着自己的授课方式和班级管理经验。在工作中我始终记着父亲对我说过的:“教育和家风一样,要用心焐热每颗心。”把学生放在心上,我常对每一届学生说:“知识能改变命运,而老师,就是帮你们推开命运之门的人。”
近五年,我一直在九年级的教学一线深耕课堂,用自己的方式教书育人,也在每一届毕业生身上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我想,这就是我在工作中交给父亲的“答卷”。
如今,他的书桌上,旧砚台与手工贺卡摆在一起。砚台见证着家风的延续,贺卡诉说着师道的传承。
师者的家风,从不是私藏的温暖,而是照亮更多人的光。从土坯房到多媒体教室,从煤油灯到电子屏幕,变的是教学环境,不变的是传承下来的师者担当。父亲的坚守与传承,也让我看见:最好的教师节礼物,从来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把家风里的善与爱,变成滋养无数心灵的春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