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大课诠释“中流砥柱”:一场穿越风雨的历史叩问与信仰传承
发布时间:2025-09-19 19:05:36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记者 荆若男)9月16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兴庆校区初二2班的教室里,师生们聚精会神。黑板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的大字端正醒目,电子白板上正在播放的,是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的第二篇章“中流砥柱”。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兴庆校区初二2班正在集体观看课程直播
“谁能在硝烟弥漫中看清胜利方向?谁能在生死攸关前扛起民族大义?谁能在泥沙俱下时担当中流砥柱?”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梁寅子,带领全国正在集体观看的初中生们一同叩问历史,探寻答案。
时光回溯,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串起了那段峥嵘岁月:东北抗日联军的战士们在零下四十度的林海雪原挨饿受冻,却依然顽强抵抗、艰苦战斗;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红军主力改名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时,贺龙师长带头换帽徽;在AI技术支持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延安同学讲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军民携手将南泥湾变成“陕北好江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在结尾处响起时,开篇的问题也有了答案,“是谁在全民族抗战中擎起先锋之旗、高扬领航之旗、扛起担当之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
本次教育部会同多部门联合开展全国⼤中⼩学⽣同上⼀堂“弘扬伟⼤抗战精神 做光荣⾃豪中国⼈——纪念中国⼈⺠抗⽇战争暨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课,分为小学课程“众志成城”、初中课程“中流砥柱”、高中(中职)课程“精神丰碑”、大学课程“大国担当”四个篇章,按学段在9月15日至18日依次推出。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兴庆校区初二2班正在集体观看课程直播
“中流砥柱”篇章播出后,引发了我省广大师生的热烈讨论和强烈共鸣。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兴庆校区初二14班李胥燊说:“听老师讲杨靖宇将军胃里只有树皮、枯草,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突然明白‘英雄’不是有刀枪不入的身体,而是具有绝不向敌人低头的钢铁意志。我也要把这种‘再苦再难,信念不垮’的坚强意志传承好,守好自己的‘阵地’。”
延安中学初二8班郝婉彤说:“看到AI效果下的延安小朋友讲革命根据地的故事,我更加坚定要弘扬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艰苦奋斗、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前辈用热血铺就的路!我会铭记历史,把这份担当扛在肩上,做能撑起未来的少年!”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学生唐泽儒激动地说道。
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思政课教师武莉娟表示:“我要把本地的抗战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鲜活,让课堂更具温度与说服力。”
延安中学思政课教师罗峻鹏也谈了自己的想法:“我将充分利用延安中学校史馆的红色教育资源,扎根革命圣地的红色沃土,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梁寅子老师用走心的故事、生动的表达、亲和的姿态,上出了一节有情感、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课。”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段伟老师这样评价。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訾艳阳表示:“这节思政大课既是陕西思政教育成果的展示,也为我们如何用好红色资源、讲好抗战故事提供了范例。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推进与育人实效。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红色教育,帮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这节思政大课力求讲出历史原味、信仰真味和时代新味,令我终身难忘、深受启发。”主讲人梁寅子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聚焦‘四史’教育,引导学生汲取奋进力量、坚定“四个自信”。寻找鲜活的史料论证观点,用创新的方式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用心讲道理、用情讲故事,在润物无声中完成培根铸魂的使命。”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兴庆校区初二3班正在集体观看课程直播
承担本次思政大课初中学段授课任务以来,陕西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陕西省教科院遴选优秀教师成立备课团队,反复打磨、精心制作。省教科院思政教研员夏波说:“在思政一体化建设中,可以结合时政热点、国家大事,确定一个主题,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主题一致、内容连贯、层次分明的思政课,让各学段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
视频制作 胡晋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