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嵯峨山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三原县新投入使用的橘黄色校车沿着公路平稳行驶,停在了嵯峨镇屈家村村委会广场前。四年级学生屈皓轩快步上车,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个暑假,三原县委、县政府投资600余万元购置的16辆高标准校车正式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三原县“小散弱”学校撤并整合后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难题。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学生的安全,更折射出三原县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与智慧。

20250926122619951-16-6ed02.jpg

教育布局的"加减法"

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小弱散”学校的问题。

“最偏远的一个学校只有12名学生,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必须做好‘加减法’。”三原县县教育局学校布局调整负责人坦言。所谓“减法”,就是当前稳妥撤并50人以下规模过小、条件薄弱、布局分散的学校;而"加法",则是加大投入改善中心校办学条件,并配备校车解决学生交通问题。

消息公布之初,不少村民心存顾虑:"学校远了,孩子上学安全怎么保障?"这些担忧很快得到了回应。在县委专题会议上,主要领导明确表示:“教育民生工程就是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校车配置必须到位!”

20250926122619987-13-c38ab.jpg_scale.jpg

校车运营的"精细化"

暑假期间,三原县撤并整合了15所“小散弱”学校,同时16辆高标准校车也如期到位。每辆校车都配备了智能监控系统、人脸识别和应急逃生装置,聘请了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并实行"一车一档"管理。

校车线路的规划设计尤为精心,组建了专门的工作专班,耗时一个多月实地勘测每一条线路,确保站点设置科学合理。校车办负责人介绍说,“现在最远的学生也能在家门口一公里内乘坐校车。”

20250926122620069-36-0f551.jpg_scale.jpg

新学期开学后,校车成为乡村公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看到专业的司机和陪护老师,还有这么安全的校车,我们打心眼里感到踏实。”一位学生家长激动地说。

傍晚时分,校车陆续将孩子们安全送回家。孩子们欢快地下车,奔向家人的怀抱。这些穿梭于乡村道路上的橘黄色校车,不仅打通了学生上下学的"最后一公里",更驶出了一条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新路径。

从解决“小散弱”学校到购置校车保障学生上下学,从硬件改善到软件提升,三原县委、县政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承诺,书写着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新时代答卷。这一辆辆校车,正载着孩子们的梦想,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