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供餐饭店滥用亚硝酸盐引发学生食物中毒,向学校供食材的商户用鸭肉卷冒充牛肉卷,校园周边超市向学生销售过期食品……9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校园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展现维护校园食品安全的坚定决心。

校园食品安全,一头连着学生健康,一头系着家庭幸福,是民生关切的心头事。近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面向全省各学校教职工及学生发布校园食品安全提示,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从安全提示内容看,校(园)长需将食品安全纳入日常管理核心环节、承包经营食堂要实行“双总监+多岗位安全员”配置等要求。现实中,有的学校在整治期间临时增配人员、强化管理,风头一过,便恢复松散状态,安全员沦为“挂名岗位”。若要避免此类现象,就需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将食品安全管理成效与学校考核挂钩,让核心环节真正成为日常工作的硬性标准。

安全提示中的建立“互联网+明厨亮灶”、执行“周排查、日管控”机制,都是防范“一阵风”式监管的有力保障。此前,有的地区虽建成明厨亮灶系统,却存在摄像头角度偏移、画面卡顿、后台无人值守等问题,使其沦为“摆样子”的形象工程。因此,要让制度举措发挥作用,一方面需加强对系统运维的监督,确保实时监控“不掉线”、问题预警能响应,另一方面要细化排查标准,明确查什么、怎么查、查到问题怎么办,避免监管沦为一阵风,让每一次排查都有实质意义。

确保校园餐安全,需构建常态化监管体系。要通过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形成不敢违的震慑;通过食材采购索票、统一操作规范等标准,让校园餐管理有章可循;通过落实责任、落实监督等要求,让安全管理成为常态。

此外,12315举报渠道的畅通,为破解一阵风式监管凝聚群众力量。监管部门的人力有限,而群众的监督能弥补监管盲区。但要让群众监督发挥作用,需确保举报有诉必应、有案必查,避免举报石沉大海。同时,要通过宣传引导,让家长、学生了解举报流程、知晓监督权利,形成人人关心校园食品安全、人人参与监督的氛围。监管部门的专业监督与群众的日常监督形成合力,一阵风式监管自然会被常态化守护取代。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