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新学期伊始,孩子正努力适应从松弛模式到学习模式的切换。这个过程中,部分孩子可能会因学业压力、人际适应、作息调整等问题,出现情绪低落、不愿上学、焦虑烦躁等情况——这些并非小脾气,而是心理适应期的正常信号。

家庭是孩子心理安全的第一守护站,作为家长学校,我们愿与您并肩,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预防心理危机,一同守护孩子的内心成长,如下建议供您参考:

图片

一、细察信号

1. 开学初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常隐藏于日常细节之中。若您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给予重点关注:回避谈论校园生活、夜间入睡困难或频繁失眠、食欲明显减退或异常增加、对以往喜爱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是反复表达“上学很累”“不想写作业”等负面想法。此时,请勿以“娇气”“偷懒”等评价否定孩子的感受,这些表现本质是孩子面对新挑战时的心理求助信号。

2. 建议您每日预留15分钟左右的专属沟通时间,放下电子设备与工作事务,以平等姿态与孩子交流。沟通中,减少“学业成绩”“作业进度”的直接追问,多关注“今天校园里有哪些有趣的事”“遇到困难时是否需要帮助”等话题。

3. 当孩子倾诉烦恼时,先以“我能理解你的感受”给予情感接纳,再引导其梳理问题,让孩子切实感受到情绪被看见、被重视,这是化解心理困扰的重要前提。

二、科学引导

面对开学后逐步恢复的学习节奏,孩子易因任务堆积产生畏难情绪,您可通过科学方式帮助孩子减压:

1. 制定渐进式作息计划。若孩子假期养成晚睡晚起习惯,切勿突然强制调整,可每天提前15-20分钟设定睡眠时间,逐步过渡至符合校园作息的规律状态,减少因作息突变引发的抵触心理。

2. 拆解阶段性小目标。若孩子对作业、考试感到焦虑,可协助其将任务细化,例如“今日完成语文基础练习,明日攻克数学薄弱知识点”,通过小目标达成积累信心,缓解对大任务的恐惧。

3. 保留情绪调节空间。切勿让学习占据孩子的全部时间,鼓励孩子参与适度运动,如傍晚散步、周末球类活动,运动能有效释放心理压力;同时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等,让这些爱好成为孩子调节情绪的“减压阀”。

4. 加强生命安全教育与抗挫力培养。除了帮孩子减压,开学后也需重点引导孩子增强抗挫能力。可通过故事讲述等具象方式,帮孩子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对生命的尊重,进而让孩子懂得生命对个人成长、家庭幸福、社会贡献乃至祖国发展的价值,逐步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格品质。

三、家校协同

1. 若孩子持续一周以上处于情绪低落、拒绝沟通状态,或出现“躯体不适却无生理病因”“长期独处不愿社交”等异常表现,请务必高度重视:及时与班主任同步孩子的居家状态,依托学校心理辅导室获取专业指导;必要时,在学校协助下联系正规心理机构开展干预。

2. 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化解,需家校保持同频。家长与班主任要保持沟通,积极了解孩子在校的心理动态;同时,主动反馈孩子的居家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心理引导工作,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成长的基石,需要我们以耐心浇灌、用理解守护。这个开学季,愿我们少一份催促、多一份倾听,少一份指责、多一份陪伴,陪孩子平稳度过适应期,让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能培育阳光坚韧的心理品质,自信迈向新学期的成长旅程!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