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理学院马巧云教授:深耕课堂坚守初心 扎根一线服务地方|2025陕西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典型
发布时间:2025-09-18 17:05:00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马巧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主讲高等代数等课程。近年来,主持市级科研项目三项,出版专著一部,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多个奖项、主持一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深耕课堂教学,坚守教育初心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马巧云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方向,践行“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施路径,努力达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
第一课堂铸基培魂
马巧云老师主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高等代数》,该课程是应数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且内容抽象、学习难度大。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马巧云老师积极进行课程的建设,建成了包含“课程资料、课程视频、习题库、作业库、试卷库”的基于泛雅平台的自建SPOC课程,在各年级教学过程中持续迭代更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马巧云老师通过“课前演讲、复习提问、课堂讨论、小组任务”等多种课堂活动,在筑牢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爱国敬业、客观理性、质疑反思、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第二课堂赋能提质
学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培养学生的师范生技能的培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明确要求。马巧云老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指导学生通过小组任务的形式,录制部分概念和习题的讲解视频,提升学生的讲解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粉笔字书写能力等。
近年来,马巧云老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见习、实习和研习,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省级奖多项。指导学生参加陕西省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类)获陕西省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指导学生参加华文杯竞赛,获全国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微课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
教学创新培育英才
马巧云老师与时俱进,坚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主讲的《高等代数》课程在2008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6年获批校级SPOC课程建设项目,2018年获批校级重点课程改革项目,2019年获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2023年马巧云老师参加第三届陕西省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竞赛特等奖,并在第四届陕西高校大学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做题为《基于成果导向(OBE)理念的高等代数教学创新与实践》的交流发言。2024年马巧云老师参加西安文理学院教学创新大赛,获一等奖。
扎根基础教育,教研服务地方
教学研究扎根一线
马巧云老师在教学研究中积极与地方中小学合作,多次受聘西安市第45中学青年教师赛教活动评委、受聘西安市雁塔六小青葵教师研修导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申报课题多项。
马巧云老师依托航天二一〇小学“名校+”共同体、翠华路小学长大校区“李蕾小学数学工作坊”、西安市雁塔区第六小学“雒曼琳名师工作坊”等机构,指导小学数学教师开展HPM教学研究工作。带动了小学数学HPM教学研究的发展,促进了教师的理念转变和专业成长。
成果申报服务地方
马巧云老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2023年,马巧云老师的团队以《HPM视野下 “一个团队、两种策略、四条途径”的教师教研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为题,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成果以HPM课例的开发和实践为突破口,构建基于HPM的“一个教研团队、两种教研策略、四条实践途径”的数学教师教研能力培养模式。3年来,共形成教研共同体6个,开发HPM课例20余节,出版专著一部,申请省市级教改课题共 8项,市级小课题4项,在《小学教学》(数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篇,在校级以上的各类竞赛获奖62项。论文《基于数学史的专业成长之路》介绍了教研共同体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成果组主要成员在全国HPM工作室中做教研线上专题分享,在市、区、校级平台上做过HPM教学案例的推广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