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霞,现任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技术系主任,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11年起先后在西安高校、空军军医大学工作学习,发表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10篇,获专利2项,主编图书2册,获校级及以上奖励多项。

张孝霞深耕口腔医学技术领域多年,从临床实践到教育教学,再到科研创新与行业服务,构建多维度能力体系,紧密贴合人才培养需求,具体事迹如下:

临床起步:筑牢专业实践根基

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张孝霞在西安口腔医院任口腔临床医生,积累应对不同口腔状况的实践经验。她将临床中牙体修复、义齿调试等真实案例整理归档,这些案例后续成为课堂教学的鲜活素材,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专业知识,为后续教育工作奠定“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

初入教育:开启教学与管理探索

2013年3月,张孝霞转至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任教,因教学效果突出,2014年被聘为口腔系副主任,牵头梳理多门核心课程教学大纲,补充临床最新技术标准,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接轨,初步展现教育管理能力。

学术深造:夯实科研与专业能力

2015年3月,为弥补科研短板、更新知识体系,张孝霞进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访问学习并攻读硕士研究生,显著提升科研素养与专业水平,为后续教学科研搭建更高平台。

深耕教学:构建系统化育人体系

2018年3月,张孝霞入职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先后任口腔医学技术系副主任、主任,全面负责系部教学、学生管理与专业建设。

课程教学上,她承担《牙体解剖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修复学》等核心课程,创新设计“理论+实操”双轨模式,如《牙体解剖学》增设每周4-6课时实操课,指导学生在仿头模上练习牙体雕刻,逐组纠正问题;让学生完成全流程实践,提升实操能力。

专业建设上,2019年她主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走访20余家医疗机构与企业、访谈20余名行业专家,梳理岗位核心需求,将“数字化修复技术”纳入培养目标,新增《数字化口腔技术》课程;主导编写10余门课程教学大纲,细化每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与考核标准。

学生实习就业方面,她牵头与全国20余家口腔医院、义齿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按职业规划推荐岗位。实习期间,每月通过线上会议、实地走访了解情况,解答“修复体适配调整”“医患沟通”等问题。截至2025年,她指导的学生中3人入职第四军医大学,20余人进入省市级二、三甲医院及知名企业,6余人进入同类院校担任教师工作。

科研与行业服务:推动教学与实践融合

科研领域,2018年至今,张孝霞聚焦口腔医学技术实际应用问题研究,发表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10篇,获专利2个,主编图书2册。其中1篇论文获西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证书编号09592020LWR3055),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与教学提供参考。

行业服务与技能考核上,2021年她任西安外事学院口腔修复体制作三、四级考评员,严格按国家标准评定,累计考核学生300余人次;2022年起,加入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等多个行业组织;2025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陕西选拔赛汉中赛点裁判员,依规完成近20名选手“口腔修复体制作”项目评判,保障赛事公平。

学生指导与综合工作: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张孝霞长期担任正蒙导师,负责50余名学生思想与生活指导,每月组织2次座谈会,针对实习前学生焦虑情绪开展职业规划辅导。

赛事指导中,2019年7月指导学生备战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口腔医学技能比赛,课余时间专项训练,把控雕牙、排牙细节,助力学生获全国二等奖;2024年6月指导6名学生毕业论文,2篇获评校级优秀,她获评校级优秀指导老师;同年9月获学校育人教书楷模,12月获教学质量优秀奖;2025年带队参加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提前制定计划开展模拟训练,获三等奖;同年带队参加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口腔医学技术技能比赛教师组比赛,指导2名教师获全国三等奖。

从临床医生到高校教师,张孝霞始终以“培养实用型口腔医学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在教学、科研、学生指导与行业服务中持续发力,既深耕专业,也彰显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