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开学就提不起劲儿
科学调整助孩子平稳“换挡”
作者:王江黎
发布时间:2025-09-17 20:18:41 来源:西安日报
(图片据新华社)
“一提到上学就躲进房间,半夜翻来覆去睡不着,早饭一口也咽不下,这到底是装病还是真生病了?”新学期伊始,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诊室里,不少家长带着情绪低落、躯体不适的孩子前来就诊,满心疑惑孩子是否患上了厌学症。
对此,精神心理科专家给出解答:这并非真正的厌学症,而是开学季特有的“心理适应阵痛期”——开学综合征。与厌学症不同,开学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对学习生活节奏变化的适应性障碍,掌握科学的识别与应对方法,就能帮孩子平稳“换挡”。
识别“开学综合征”三重预警
开学综合征多在开学前一到两周显现,但症状会持续到开学后一段时间,主要集中在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维度。
“一想到新学期要月考,就觉得喘不过气。”“新同桌好像不好相处,不想去学校。”面对这些问题,该院精神心理科秦钏医生指出,孩子的心理波动往往藏着对校园生活的担忧。有的孩子表现为焦虑紧张,反复琢磨学业压力与人际关系;有的则陷入情绪低谷,以往痴迷的游戏、运动都变得索然无味;更有甚者会因小事与家人爆发冲突,对“学校”“作业”等话题十分敏感,这正是开学综合征最核心的心理特征。
比情绪更直观的是身体发出的“抗议”。秦钏医生介绍,睡眠紊乱是最常见的信号,夜间辗转难眠、清晨赖床不起,甚至白天莫名嗜睡;食欲也会出现“两极分化”。更让家长揪心的是,孩子频繁喊“头痛”“肚子痛”“恶心乏力”,可到医院做全套检查却显示一切正常。这些“症状”在周日晚上、周一清晨会格外明显,还常伴随上课走神、写作业坐不住等注意力涣散问题。
在行为上多有以下表现:假期作业拖到开学前一晚才挑灯夜战;编造“发烧”“腿疼”等借口逃避上学;手机、电脑成了“避难所”,依赖度骤增;原本爱交朋友的孩子,开始刻意疏远同学,拒绝参加班级活动,呈现明显的社交退缩状态。
“三步走”应对策略帮孩子顺利适应开学季
当孩子被“开学综合征”缠上,家长该如何发力?精神心理科王晓萌医生给出了“三步走”应对策略,帮孩子走出适应困境。
第一步共情破冰,搭建信任桥梁。“别人都能好好上学,就你矫情?”“必须去学校,没有商量余地!”王晓萌医生强调,这类话语是沟通“雷区”,只会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应先放下说教,用共情打开孩子的心门,比如试着问:“妈妈发现你最近提到上学就不开心,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事儿?愿意和我说说吗?”接纳情绪的同时,建议主动和班主任坦诚沟通,既说明孩子的状态,也可以了解他在学校的表现,家校同心才能找准问题根源。
第二步行动干预,助力平稳过渡。情绪疏导后,更要靠行动帮孩子调整节奏:作息调整上,要逐步改变孩子的睡觉和起床时间,慢慢向开学后的作息靠拢;娱乐时间方面,共同商定规则,逐步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用阅读、运动、家庭游戏等活动替代;学习计划制定方面,与孩子一起规划新学期的目标与计划,目标要具体、微小且可实现,比如“每天预习一节数学课”,而非“成绩要进前10名”,孩子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第三步边界把控,及时寻求专业支持。若孩子的厌学情绪和身体症状非常严重,且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家长千万不要犹豫,应及时带孩子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专业帮助。
“应对‘开学综合征’,提前预防是关键,理解共情是基础,探寻根源是核心,正面引导是支撑。”王晓萌医生强调,从假期到开学的“缓冲期”里,家长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开学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