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家庭、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25-09-13 20:00:27 来源:陕西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建设教育强国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中国人共同的梦想和追求。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协同作用,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各自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单独依靠任何一方,都难以构建良好的育人生态。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和社会支持,就容易与学生生活实践脱节;家庭教育若缺少学校和社会引导,教育理念和方式就难以优化提升;社会教育不能与学校、家庭协同,学生就很难将社会经验转化为成长动力。浙江杭州中小学推行“家校社协同共育”模式,教师、家长与社区志愿者组队跟踪学生成长;广东深圳打造“共享教育资源地图”,串联博物馆、企业等场所供学校按需对接……这些实践都证明,只有三方紧密协同、整合优势、弥补不足,才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稳定持续的教育支持网络。
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目标有偏差、责任分工模糊等问题,影响了协同育人的效果。打破这一现状,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科学、高效且可持续的协同育人机制。陕西推行“三秦家长学校”机制,市、县(区)级“三秦家长学校”做好本区域家长学校建设和家长培训工作,指导校级家长学校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校级“三秦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大讲堂、大家访、家庭教育沙龙等系列活动及困境儿童青少年个性化指导服务,激发学校、家庭和社会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协同育人体系活力。
越是要求协同育人,越要注重机制建设的协同发力、系统集成,从育人目标、资源配置到实践等方面必须全方位整合,共同服务学生成长与发展。只有真正打破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壁垒,使各个教育环节紧密相连、同向发力,才能更快实现教育强国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