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四大核心素养统一体现于语言运用,因而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有助于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运用、发展和新语言的积累、融合。

这一点落实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就要重视单篇教学,从作家作品中学习语言。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整合单元内容、确立单元目标使之合理地分布在单篇课时中,它并不排斥单篇的教读价值。因而课段二是教读、自读篇目的单篇教学。

【学习目标】

1. 掌握重音、停连等诵读技巧,在多形式朗读中感受散文“画卷式构图”的结构美;

2. 学习“定点换景”的观察方法,学会从比喻、拟人等修辞角度去赏析描写性文句;

3. 尝试表达:将观察所得转化为文学语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了给“作家眼里的四季”对比展板累积资料,我们将从朱自清的文章中来学习“春之美”。他会教我们怎样观察春天?

二、课文研读

活动1:朱自清眼里的春景图谱——绘制春之结构图(小组合作)

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标注作者观察视角(俯视/平视/嗅觉等)。

【提示】活动过程中同步扫清字词和朗读节奏问题。字词正音,认识词性,理解词义;长句标注停节奏顿线,关注重音。

小结:发现文章结构美。结构严谨完整,重点内容突出,描写层次清晰。(指导笔记)

活动2:朱自清的描绘语言——镜头语言品鉴会

特写镜头: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钻”的动态捕捉。(情态与作者的情感)

长焦镜头:对比“桃树、杏树、梨树”与“野花遍地是”的构图差异。(丰富的画面与作者情感)

运镜技巧:春风图里从触觉到听觉的感官转换。(多感官描写与作者的喜悦、喜爱、赞美)

小结:发现语言表达美。多角度观察,多感官感受,多种修辞讲究顺序地描绘,就能生成丰富的描写。(指导笔记)

活动3:用声音感受文字美——片段朗诵展示台

建立活动支架——

1. 指导技巧: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切情感。

2. 符号标注:链接材料(教材第18页:重音和停连)

3. 选择自己喜欢的两幅画面,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汉语的美。

班内展示,互评共进。

小结:发现声音传情美。重音突出强调,停顿留白引思,连读婉转情浓。有节奏,有抑扬,朗诵没问情飞扬。(指导笔记)

三、练习巩固

基础练:比喻句工坊

1.还原创作: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改为平实表达,对比效果差异;

2.仿写训练:用“春天像______,______。”句式描写校园玉兰花。

发展练:拟人生字帖

圈画“闹”“眨”等拟人化动词,设计动态表情包。或者观察教室绿植新芽,用拟人手法写生长日记(微描写)。

四、朗诵赛台

好文积累要背诵,比一比规定时间内小组背诵成果。

五、总结提升

展示往届学生拍摄的樱花雨、蜗牛爬新叶等照片,讨论如何用“朱自清式语言”配文。归纳散文阅读三把钥匙:捕捉图画美、体会情感流、发现结构巧。

六、作业设计

1. 拍摄校园秋景照片,配文注意观察顺序,需包含比喻+拟人修辞。

2. 绘制《春》结构手账,用不同颜色标注感官描写、好用的修辞等。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