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体育学院穆晓教师团队:课程思政的社区实践 | 2025陕西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典型
发布时间:2025-09-12 10:56:09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穆晓教师团队以《体育赛事管理》省一流实践课和思政示范课为平台,以党建引领课程建设,在“以体惠民”服务实践中,彰显体育惠及人民健康的时代价值,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成效显著,影响广泛。
西安体育学院穆晓教师团队深刻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以《体育赛事管理》省级一流课程为主阵地,以“以体惠民,服务育人”理念为指导,长期扎根社区,将“课程小思政”链接“体育民生大课堂”,在社会服务中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使命。
初心如磐:以“体”为桥,惠及社区民生
团队始终坚信体育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2014年起,团队就与鸿雁社区、西京社区、白庙社区等建立紧密联系,将其作为立德树人“主战场”。团队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深入社区一线,通过科学调研精准对接基层群众对体育活动的迫切需求。从策划组织“助力十四运,为建党百年添彩的红歌红舞表演赛”到“社区跨年主题趣味运动会”,从参与“社区体质达标赛”到服务“炎黄观光路国际自行车赛”,始终紧扣“以体惠民”理念。十余年来,累计服务超20万人次,将专业的体育赛事服务化为涓涓细流,融入百姓日常,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做到了以体育之能量,惠及千家万户之民生。
使命在肩:以“服”为媒,培育时代新人
团队恪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赛事服务现场变为最生动的“思政课堂”,通过“理论基础+典型案例+问题研讨+实践项目”四位一体的教学内容创新,将“绿色发展”“安全节俭”“协同共赢”“人民幸福感”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赛事策划、组织与评估的全流程。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变为社区服务的主动参与者:在撰写策划案、绘制规划图、完成评估报告中,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综合提升。在赛事的低碳方案的设计中感受着新发展理念的落地有声;在赛事的组织协调中体会团队协作的美好,从群众的笑容中读懂了情感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切的行动中,师生更加深刻理解“经世济民、诚信服务”的职业内涵,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职业追求,实现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深度融合。
路径创新:以“课”为核,构建协同育人新范式
团队成员始终专注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创新。以《体育赛事管理》课为核心,打造“课程-实践-服务-党建”四维协同的育人新范式。一是将思政目标层层分解并嵌入“道、势、法、术”四大知识模块,实现理论学习模块化;二是通过“赛事创意策划”“组织保障服务”“赛事评价反馈”三大主项目及其辅助项目设计,实现学生实践闭环管理;三是积极拓展企业、社区、俱乐部等多类型育人场域,实现实践平台多元化;四是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服务对象参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衡量育人成效。尤为突出的是,师生党支部与社区支部的共建,强化了党建引领,将基层服务作为锤炼师生党性、践行初心的试金石,形成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人才共育的良性循环。
成效显著:以“果”为证,彰显教育家情怀
深耕十余载终结硕果。团队将“以体惠民、服务育人”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效:课程先后获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和“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指导学生获批省部级和国家级大创项目10余项;所组织的多项惠民赛事被西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这些成果为建构课程的本土体育赛事管理话语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团队成员多次受邀在同类院校和国内就体育服务等开展讲座,对推动“以体惠民,服务育人”的传播具有良好示范作用。
展望未来:以“志”为擎,持续践行教育使命
团队将继续秉承“以体惠民、服务育人”的初心,深化校社校企融合,提升赛事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可持续、可复制推广的社区体育服务品牌。以实际行动不断诠释教育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展现陕西教师队伍扎根基层、服务奉献、立德树人的良好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