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高卫峰:勇攀智能计算前沿的学术高峰 | 2025陕西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典型
发布时间:2025-09-12 09:27:16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一、砥志研思,开拓智能计算前沿之路
高卫峰的科研征程始于硕博连读时期,那时他毅然选择了智能计算方向,专注于应用基础研究,“大约在2010年,那时候发表的顶刊论文都比较少,我就想,是否再努把力,再进一步,发一些高水平论文。”正是凭借对科研成果质量的执着追求,博士阶段的他在领域顶刊接连发表了数篇论文,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学院较早一批到国外联合培养的博士,海外科研的经历再次让高卫峰深刻体悟到科研成果质量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我对自己的要求便是要尽力做出一些在国际同行中比较受认可的工作。”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贯穿了他的整个科研生涯,始终照亮他的探索之路。
近年来,他和团队全心致力于优化算法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团队研究无人机群的协同学习与优化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无人机的资源分配和路径规划,最终得以实现在模拟场合下,团队成果比目前主流算法在性能上提升10个数量级、在效率上降低2个时间单位的效果。正是凭借这样的高要求、高标准,高卫峰带领团队从成果中提炼、总结出的协同学习机制最终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二等奖。
二、春风化雨,培育国家所需创新之才
在教学方面,高卫峰勤于思考,在平衡科研与教学的探索中,身为学院教学副院长的他“趟”出了一条独特的课程发展之路。西电的最优化相关课程,20世纪80年代就已有之。但是相关课程在建设方面始终没能追上学校发展的脚步。有感于此,高卫峰积极优化课程内容与机制,在2023年牵头成功申报了省级一流课程。随后又建立了专门的课程团队,并因地制宜地把所有课程中的作业、测试、考核等都在“西电智课”上线。
在教授《最优化原理与方法》《最优化前沿》等课程时,高卫峰有一套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心得。“数学课的公式、推理,比较晦涩,但是如果把理论用到生活和研究里,就会产生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可以用来提升技术水平。”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课堂上的高卫峰注重教学内容科学性、可读性与美观性的统一,通过详尽的 PPT 讲稿,将复杂的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在教学中融入互动式、参与式的元素,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反过来教学也能促进科研,如此相互促进,使课堂建设和科研工作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高卫峰坚定地说道。时至今日,高卫峰依然记得他的一位博士生,通过多次的尝试终于考上了他的研究生,随后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了硕博连读,然而在博士阶段,面对多模态优化研究中难以突破的技术点,他苦恼不已,随后在导师高卫峰的点拨和指引下,他最终成了国际上少有的用惩罚函数这样的“老方法”成功解决多模态优化“新问题”的佼佼者,将相关成果发表在领域内国际顶刊上。
三、追求卓越,矢志奋斗,不负青春韶华
在工作和生活中,高卫峰是一个追求卓越、耕耘不辍的人。在他看来,“比你聪明的人都比你更加努力,你要是再不努力,又怎能赶上那些比你勤奋的人呢?”正是凭借这样一种想法,他始终奋勇前行,“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只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无论在学术还是生活上都会取得巨大的进步。”对于学生,高卫峰寄予了深厚的期望。他希望学生们能够充满自信、努力拼搏,并放眼未来。谈及年轻教师,高卫峰建议他们要瞄准国际前沿,做出一流的工作;多交流,提高学术影响力;结合学校特色,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需求。如今,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高卫峰认为搞科研就要能坐得住“冷板凳”,专注于基础研究,致力于解决核心技术问题。正因如此,他始终专注于基础研究,期望通过科研突破推动领域内前沿应用的发展。未来,高卫峰将继续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和热忱的育人之心不断探索,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智能计算领域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