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副教授石少虎:哲思照古今 爱心润人生 | 2025陕西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典型
发布时间:2025-09-11 10:19:01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石少虎,副教授,陕西省思政课大练兵“教学标兵”。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获得国省级学科竞赛奖励近20项。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
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的一名教师,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原则贯彻到底,并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作为一直追求的目标。
课堂有深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程,就是通过不断训练学生思维,让大学生能够对事物、对世界、对人生做出一个科学的、理性的、客观的一种判断,从而理解、认同并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只有这个能力变成学生的内在品质了,思政课对人生的有用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在课堂上,一开始的往往是学生们的身边事、热点事和困惑事,而思考过程中,孔子、孟子、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类的先哲经常参与进来,随着课程的深入,马克思、恩格斯进场并给出解决方案。这种授课方式在吸引学生参与、开阔学生视界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这一问题的理解。课堂上,学生们最经常听到的口头语是“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马克思是如何思考这一问题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和马克思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在共同面临的问题上一步步拉进学生和马克思的距离,并最终运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这一过程,实际是进行了学生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是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石少虎自己也得到了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于2020年荣获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标兵称号。
教学实践环节有活力
发挥好思政课的有用性还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始于2000年“智者杯”大学生辩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实践环节。自2011年担任辩论赛指导教师以来,每年和学生们一起开展辩论赛的准备就成为石少虎重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同事们一起商定辩题,和学生一起讨论、思考、比赛、成长。一方面,石少虎把每次参与辩论赛的过程,都当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具体问题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和矛盾的辩论,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另一方面,石少虎也把这一机会当作向学生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而坚定地进行着代际差异的过渡。在同事们和同学们的努力下,“智者杯”大学生辩论先后获得了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和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已成为西安石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的重要品牌活动。
和学生共同奋斗有温度
课下,石少虎更喜欢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去实践,毕竟“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无论是寒暑期的实践调研、社会调查,还是课外创新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甚至是外观设计专利,石少虎都和学生们一起将想法付诸实践,并形成一些成果。在共同奋斗中,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实践出来,而且,关键的是能够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去实践和改进,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长了。而这种成长和经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所以,在团队遇到问题,有学生感到困惑甚至想要退却时,石少虎总能给团队以精神上的力量,去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十余年来,石少虎指导学生获得国省级学科竞赛奖励近20项,也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传播下去,把平凡的课讲到学生心里,这就是思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