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焊接系“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一体化融合实践团队 | 2025陕西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典型
发布时间:2025-09-10 16:16:43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本团队共21名焊接专业教师,其中教授 8 人。教学上以人为本,秉持 OBE 理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科研聚焦焊接领域,研发材料 - 结构 - 工艺 - 质量闭环控制体系;服务端应用研究成果,解决多项企业实际焊接难题。
本团队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坚持学校石油石化办学特色,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立足陕西、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聚焦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等行业重大需求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焊接技术人才,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国家一流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历史悠久,学科沉淀深厚,1998年获材料加工工程硕士授予权,2001年获批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专业以陕西省焊接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实训基地、中省共建先进焊接技术实验平台、石油工程焊接技术省级虚拟教研室、陕西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为平台,以“焊接技术与工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重点科研团队为抓手,实施了以国际化、工程化为主线的“学历学位教育+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省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领衔的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在“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中起技术引领作用的优秀毕业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0%以上。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业教师21名,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6人;国际焊接工程师9人、国际焊接技士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校拔尖人才1人,校青年骨干教师2人。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于2014年获批省级教学团队。以本专业教师为核心组建了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校级青年创新团队。
师德建设
举措:通过“师德师风”“四有好老师”培训、研讨等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了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组织 “师德传承”行动,由骨干教师传帮带,培育青年教师育人初心;党支部牵头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师德专题学习,主动分享学习心得,形成 “头雁效应”。
成效:近5年,全体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均为合格以上,无学术不端行为,2名教师被评为校级师德先进个人;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建立了1个“校-企联合党支部”,共同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活动,为教师建立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平台;2人获评校“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评校“优秀党支部书记”,2人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焊接技术与工程系获评“师德先进集体”。
教书育人
举措:深入挖掘焊接专业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将工匠精神、科技发展、创新精神、职业道德、责任担当等以故事的形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通过研讨式、案例式、实践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打破“单向灌输”,变“教”为“学”,构建互动育人场景;勤修“内功”,课堂引入最新科研进展,实现科研与教学融合互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通过即时考核、案例研讨、实践训练等方式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成效:近五年,团队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各类精品课程3门,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国际授权焊接培训与资格认定委员会创新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材奖2项;出版行业特色规划教材5部;主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等教改课题6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
科研应用
举措:积极搭建各类科研平台,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坚实支撑;立足石油石化行业,围绕焊接材料-结构-工艺-质量闭环控制体系展开基础和应用研究,致力解决企业工程实践中的瓶颈问题;推动校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构建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链。
成效: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3项,获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项目3项,获批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项,获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5项,获批西安市“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1项,主持项目累计达100余项,总经费2000余万元;获科技奖励5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签订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5项;获批省级虚拟教研室。
专业建设
举措: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专业认证理念为导向,紧密围绕石油行业发展与焊接领域技术人才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将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资格认证纳入本科培养方案,引入见习热处理工程师培训环节,构建“学历学位教育+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国际化工程化焊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工程能力为目的,优化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创新与传承,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室等信息技术改革焊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细化课程大纲与教案中的思政元素。
成效: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高等学校第二学士学位等标志性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获国际授权焊接培训与资格认定委员会创新成果奖1项。近3年,培养学生通过IWE认证100余人,见习热处理工程师200余人。建成了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批2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项校级教改项目;出版1部行业规划特色教材。
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延续团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保持创新锐气、深化开拓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业务短板、突破发展瓶颈,以更扎实的行动、更丰硕的成果,书写团队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