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开发教师团队负责人为学校海外归国人才周德胜教授,团队以“科技报国、献身石油”为宗旨,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为目标,坚持“四个相统一”,团队成员先后获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2022年,团队入选首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3年,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在国家能源战略的宏伟版图上,在西部广袤的土地下,蕴藏着关乎国计民生的油气宝藏。开采这些宝藏,不仅需要尖端的科技利器,更需要一代代胸怀报国理想、兼具学识与匠心的石油教育工作者。以周德胜教授为带头人的“石油与天然气开发教师团队”,正是这样一支扎根西部、矢志报国的精英之师。2023,他们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份沉甸甸的国字号荣誉,是对他们数十年来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领域卓越贡献的至高肯定,亦是其弘扬黄大年精神,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理念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20250910153437266-9-9a8ab.jpg_scale.jpg

立德树人,筑牢教育之基: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团队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负责人周德胜教授作为海外归国人才,以身作则,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团队建设的血脉。团队以“科技报国、献身石油”为宗旨,自觉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为标准,坚持“四个相统一”,形成了崇尚师德、潜心育人的浓厚氛围。团队成员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堪称师德楷模的集合体。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团队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他们深刻理解能源行业转型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积极探索符合工程教育规律和时代发展的新模式。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8项,省级教学案例1项,校级教改项目8项,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团队精心打造优质课程资源,获批国家级、省部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16门,其主讲的《采油气科学与技术》课程更是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成为国际学生了解中国石油技术的窗口。此外,团队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套,获陕西省教材奖2项,为石油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团队成员陈军斌教授获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高辉教授获陕西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石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研究生)特等奖1项。

教学成果的优劣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培养质量上。团队指导学生在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斩获全国二等奖2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和“互联网+”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多项。这些奖项的背后,是学生们扎实的专业功底、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是教师们无数个日夜悉心指导与心血的付出。

攻坚克难,勇攀科研高峰:做能源安全的“守护者”

科研创新是团队的一张亮眼名片。他们面向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尤其针对我国西北地区低渗、致密油气开采这一世界性难题,长期致力于关键技术研发,取得了系列重大突破。在致密油气储层体积改造、高能气体压裂增产、旋转导向闭环钻井、油气管网仿真与泄漏检测等核心技术领域,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装备,为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中国方案”。

坚实的科研背后是庞大的项目支撑和不懈的努力。团队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6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0余项,与企业紧密合作,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难题的项目超过400项,科研总经费高达3.8亿元。这每一项课题、每一笔经费,都是对国家信任的承载,也是对团队科研实力的印证。

丰硕的科研成果结出了璀璨的奖项之果。团队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尤为可贵的是,他们的科研从未止步于论文和奖项,其技术成果有力支撑了长庆油田6000万吨和延长油田1500万吨上产稳产,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直接的技术保障。团队积极响应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项目成功获批秦创原春种基金项目,加速科技成果的孵化与转化。近些年来,团队转化科技成果50余项,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高达75亿元,真正实现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到产业中。

薪火相传,培育时代新人:做西部建设的“铺路石”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初心使命。团队累计培养本科生43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桃李满天下。毕业生以“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特点深受行业欢迎,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更为可贵的是,超过70%的毕业生选择留在西部、扎根基层,他们将青春奉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为支撑西部能源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生动诠释了团队“献身石油”的宗旨。

团队胸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已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石油专业人才400余人。这些国际学生如同播撒的种子,成为中国技术与友谊的使者,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筑牢了人才与人文基础。

从这支团队中,走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国家“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等行业翘楚。团队培养的毕业生马睿,在创新创业中表现突出,被誉为“大西安的小马云”,展现了团队成员除了专业技术外,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卓越潜能。

此外,团队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坚持每年主办“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和“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为全球石油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累计参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超万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40余期,培训学员7000余人,有效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和人才知识更新。

“石油与天然气开发教师团队”是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的杰出代表。他们继承了以黄大年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矢志创新的崇高精神,立足行业特色和西部实际,形成了独特的团队气质。他们既是三尺讲台上的严师慈父,又是实验室里攻坚克难的科研先锋,更是广大学子人生路上的榜样楷模。他们用行动证明,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必然是教育改革的奋进者、科研创新的攀登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国家战略的服务者。他们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实至名归,他们的故事,必将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