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教授林营从教二十余年,始终扎根教学一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潜心教书育人,深耕教学改革。她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材料报国的筑梦人。

20250909150314091-40-dbef0.jpg_scale.jpg

一、坚守初心,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这是林营教授常说的话。她始终坚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心灵的守护者。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她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指导方式。许多学生毕业后仍与她保持联系,向她请教专业问题和人生抉择。她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深受学生爱戴,多次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和“师德先进个人”。

20250909150329850-60-60636.jpg_scale.jpg

二、深耕教学,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

作为材料学科的专业教师,林营教授深知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她主讲的“材料科学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她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她带领课程团队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

20250909150342396-64-14049.jpg_scale.jpg

她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她牵头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示范观摩等活动,不断提升团队教学水平。主讲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三、思政融合,做材料报国的筑梦人

林营教授深刻认识到,专业课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阵地。她坚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材料学科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等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0250909150351107-78-9e7fe.jpg

她主持开展省级教改重点攻关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材料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系统构建了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三堂联动”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将思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基于上述改革,获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及“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教研相长,做创新人才的培育者

林营教授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她主要从事新型功能陶瓷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近百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她积极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把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沿技术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参与科研项目。她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科技竞赛,屡获省级以上奖项。近年来,她指导的多名学生毕业后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或进入材料领域重点企业工作,成长为行业技术骨干。

20250909150402425-5-eff7b.jpg_scale.jpg

五、辐射引领,做教育事业的奉献者

作为陕西省教学领军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林营教授始终以卓越的师者风范,辐射光热、传递匠心。她多次受邀赴各地高校开展教学示范与专题报告,以炽热的教育情怀和细致的专业帮扶,感动并启迪了众多高校教师,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尊敬。

林营教授尤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传帮带”机制倾心指导,助力他们在教学与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在她悉心培育下,省内外多位青年教师在全国和省级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屡获佳绩。其先进事迹被《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

林营教授以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诠释了一名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先进事迹和育人成果,充分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时代风采,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