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金台区教育体育局局长郝伟:永葆“四心”,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作者:郝伟
发布时间:2025-09-09 11:45:37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深化:从“四有”教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统一”,到2023年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再到2024年强调“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教育家精神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精神支撑。2022年底,《宝鸡市建设教育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出台后,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金台区立足区情和教育实际,以永葆“四心”,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以教育家精神托举教育改革攻坚,与建设教育强市高度契合,在三年行动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一、以永葆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2023年,金台区大力开展名师发展共同体项目,着力构建金台教育人才新高地。该项目荣获“2023年优秀县(区)教育局长年度项目”。金台区教体局对全区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比如:教师的年龄、学科、性别,省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占比、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分布等,找准教师队伍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成立名师发展共同体领导小组和“学段学科发展中心”,组建学科名师团队;制订名师发展共同体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下达“宝鸡好课堂”“宝鸡好教研”“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年度目标任务;以各级各类骨干教师体系建设为抓手,扎实开展项目式、浸入式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研讨活动。通过不断锤炼,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人才梯队建设逐步完善。近三年共组织各级教师培训10704人次,培养教学能手区级300名、市级66名,省级43名,培养名师100人,名校长10人,全力构建“名校领航、名师引领、骨干支撑、全员提升”的师资队伍格局。
二、以永葆全人发展的仁爱之心,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金台区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生态治理的重点,以规范办学行为、推动双减落地、清廉教育建设等工作为抓手,通过专业指导、常态督查、系统考评等措施,持续整治优化教育生态。2021年出台《金台区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2023年出台《金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办法(试行)》,2024年印发《关于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行动年的通知》,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以“金台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为宣传主阵地,全面解读教育改革动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现教育发展变化,讲好育人故事,展现师生风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认可、理解和支持。
三、以永葆自我革新的蜕变之心,推进教师队伍管理
2022年,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和区教体局联合印发《关于金台区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试行)》文件,在三迪教育集团内部试行“大编制、大岗聘”,并于2024年8月,印发《金台区“区管校聘”实施方案》,配套印发《金台区中小学教职工竞聘上岗工作实施方案》等4个文件,对全区公办中小学3209个教师编制进行动态调整,落实竞聘上岗。自此,“区管编制,学校使用;区管岗位,学校定员;区管人员,学校聘用;区管统筹,学校选派;区管标准,学校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管理改革在我区全面推行。同时,出台《金台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方案》,确保每年轮岗交流校长教师不少于10%,近两年共交流校长教师547人。出台《金台区中小学、幼儿园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对师德师风、业务能力提升、教育教学实绩、一线学生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四、以永葆文明传承的无我之心,提升教师奉献精神
金台区大力弘扬教育家的传承精神,将学校教育延伸向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三育合力。金台区以家庭教育教联合体为抓手,印发《金台区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家校社共育”实践校园“八个一”建设的通知》,成立的区级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办公室,进一步规范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建立金台区“家校社共育”实践校园,承担家庭教育指导任务,覆盖全区校园70%;组织115所学校3756名教师,深入13872名学生家庭开展“百校千师进万家”大家访活动,动态掌握家庭教育情况,普及科学育人理念,建立个性化家访档案,对特殊学生实施“一生一策”关爱帮扶;深入开展隔代教育,组织教师志愿者走进村(社区)、校(园),举行宣讲活动10余场,受益祖辈1000余人。家校共育经验被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2024年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教育局长年度项目”典型案例。大中小幼一体化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构建与实施被省关工委确定为省级试点区。
永葆“四心”,是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整体,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成长的路径。面向未来,金台区教体系统将继续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学习、宣传与践行,引导广大教师自觉以“四心”为镜、为尺、为志,不断锤炼党性、提升素养、精进业务、无私奉献,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办好人民满意的金台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