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团队(肖聪阁、吴萌、陈宗阳)深耕公安心理教育领域,以“公安人才培养”为核心,紧扣“实战化”教学,构建“课程筑基+实战赋能”双维体系,推动“教学研练战”一体化落地,助力陕西公安人才培育和基层公安队伍建设。

20250909093556932-22-aff8e.jpg_scale.jpg

一、课程筑基:实战化导向,建设公安特色课程

紧扣公安实战对人才心理素养的核心需求,突破课程“普适性”局限,以“对标实战、服务实战”为核心构建课程,筑牢“教学研练”根基。

(一)课程矩阵:锚定实战需求

打造“省级优秀+院级标杆”实战型课程梯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犯罪心理学》被认定为“陕西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前者获“陕西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认定,《秘书心理学》为院级优秀课程。

20250909093517167-82-dd360.jpg_scale.jpg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聚焦“预备警官职业心理适配”,嵌入“执法情绪管理”“安保压力调适”等实战模块;《犯罪心理学》则围绕“案件研判、罪犯心理分析”等警务需求,设置“大案评析”“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解读”等专题,两门课程均切实对接公安人才“入学即备战”的培养要求。

(二)创新教学:紧扣实战导向

聚焦公安人才心理素养与实战能力培育目标,针对课程定位探索特色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实战深度融合。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构建“三阶七步双渠道”模式;在《犯罪心理学》教学中,创新“1234”教学模式,两门课程均以“实战化”为导向开展创新实践。

20250909093628646-90-71c7f.jpg_scale.jpg

(三)教学研练:落地实战流程

以科研为支撑,推动“教研练”与实战流程深度融合。聚焦公安实战心理需求开展科研攻关,累计主持及参与省级课题6项、院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实训模块。

依托校局合作强化研练实效。联合商洛市公安局、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等组建“课程参谋团”,引入一线案例;组织学生参与“警务化心理支持”“社区警务心理服务见习”,依托网络课程平台,实现科研、教学、训练与实战的深度贴合。

团队教学能力优秀,获省级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陈宗阳获“陕西公安优秀教师”,肖聪阁获公安厅嘉奖1次,团队所在部门被授予“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

二、实战赋能:双向联动,以实战反哺教学

依托第二课堂深化心理育人(如“5.25”心理健康宣传季等),构建“赋能公安一线+反哺实战化教学”的双向赋能闭环,凸显“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价值。

(一)赋能公安一线:服务基层实战

作为公安厅心理服务骨干,团队聚焦基层民警实战心理需求,开创“2+n”送教模式(寒/暑假定期送教+日常应急服务),累计覆盖全省60余个公安单位,相关送教工作被陕西省公安厅作为“实战化心理服务”亮点上报公安部。

团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入陕西教育系统疫情心理援助平台获“优秀志愿者”称号;应邀为“十四运”“中亚峰会”志愿者提供心理培训,形成“校内培养预备警官→行业服务在职民警→校外彰显社会公益”的服务链。

20250909093647649-88-b09a1.jpg_scale.jpg

20250909093647575-52-da528.jpg_scale.jpg

(二)反哺实战教学:一线经验优化课程

建立“实战需求-课程优化”反馈机制,将基层送教、校局合作中收集的问题反哺课程。例如,结合民警反映的“群体性事件情绪疏导难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增“群体性事件心理干预”,确保教学内容与公安实战同步更新,实现“实战赋能教学、教学支撑实战”的良性循环。

三、案例总结

团队始终以“实战化”为核心导向,通过“课程筑基”构建“省级精品+特色资源+科研支撑”的公安特色课程,夯实“教学研练”基础;以“实战赋能”实现“基层服务+教学优化+社会公益”的三维联动,推动“教学研练战”一体化落地。团队在公安院校心理教育与公安队伍实战化建设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为培育“能战、善战、敢战”的公安铁军提供坚实心理教育支撑。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