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7年张爱文老师投身党的教育事业,三十八载坚守教学一线,三次荣获公安厅嘉奖,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她用执着与奉献诠释着“立德树人守初心,深耕教坛育英才”的时代使命。

一、坚守教学一线,夯实育人根基

基础教学是人才培养基石,三十八年来,她一直承担基础课程教学任务,无论高等教育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核心使命,年均教学工作量饱满。这份对初心的执着坚守,对高等教育规律的精准把握,贯穿其职业生涯,成为她教育事业最坚实的支撑。

20250909092103490-14-7f4fa.jpg

二、深化教学改革,推动科研反哺教学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张老师积极探索创新。作为项目负责人,她成功建成《大学英语》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教学团队,系统推动了课程教学的转型升级。秉持“基于思政铸魂、数智赋能、协同提质的理念”,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探索。聚焦课程内涵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与育人效能。其教学改革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二等奖和三次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为学校教学改革树立了标杆。

20250909092131794-35-25a34.jpg_scale.jpg

20250909092131794-99-37b34.jpg_scale.jpg

在科研促进教学方面,她坚持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迄今已在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包括3项省级重点课题在内的各级教研、科研课题20余项。她注重将前沿学术成果、科研思维与方法系统融入课堂教学中,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实现了科研资源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质性支撑。

三、强化团队建设,促进学科专业协同发展

张爱文老师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与传帮带作用,大力促进教学团队与学科专业发展。作为青年教师导师,她通过制度化听课、联合课题研究、竞赛指导等方式,在教案设计、课堂教学、项目申报、论文撰写等环节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并成长为教学骨干。

她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与专题讲座,建立经验交流与协作机制,营造了追求卓越的教学学术氛围,带动了团队整体教学与研究水平的显著提升,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其主持的省级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20250909092156246-14-86c5b.jpg_scale.jpg

20250909092156015-6-7bf41.jpg_scale.jpg

20250909092156894-11-b2794.jpg_scale.jpg

四、聚焦学生中心,提升综合培养成效

在学生培养方面,张老师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通过学术引导、竞赛实践、个性化指导、“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英语竞赛,并提供指导和训练支持。在她指导下,学生多次在省级及国家级英语竞赛中获奖,体现了她扎实的人才培养质量。

她特别关注对学生的困难帮扶。曾有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受阻,她通过持续谈心、学业鼓励与必要经济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重拾信心,最终完成专升本学业并成长为一名人民警察。而这只是她全方位育人、注重学生发展成效的一个缩影。

20250909092222089-25-14218.jpg_scale.jpg

20250909092222026-39-18c3d.jpg_scale.jpg

五、突出思政引领,深化课程育人实践

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张老师进行了系统化、集成性的探索。她主持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团队,致力于挖掘《大学英语》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育人功能,探索其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与实施策略。提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建设思路,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全国外语教师进行了推广,形成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实践中注重价值引领的无痕融入与育人效果提升,为同类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张爱文老师三十八年的教学实践,展现了高校教师扎根一线、潜心育人的职业风貌。其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系列实践与成果,具有明显的示范价值和借鉴意义。她的案例客观反映了一名优秀高校教师如何通过扎实的工作与持续的创新,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切实贡献。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