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盟友的语文学习“路引”
作者:田玲
发布时间:2025-09-09 08:56:32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桂子飘香,万物澄明,孩子们已翻开初中生涯的第一本语文教材。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想用一封简短却真诚的书信,与您同步本学期“学什么”“怎么学”“如何陪伴”的三张“路线图”,让家校同心,以最柔软的方式给孩子最坚定的支撑。
一、学什么——当语文成为“生命的打底色”
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表面是学24篇课文,背诵理解12首古诗、3首革命诗、3篇文言文、3篇现代文,进行5次阅读综合实践,6次写作,开展2次专题学习活动,阅读2本名著,内核却是六条“成长暗线”:
1. 四时之景——练习朗读,学会观察,能够赏析,尝试描写,借景抒情。
2. 亲情之光——捕捉细节,联系生活,体悟亲情,学会表达,丰富体验。
3. 学习之道——梳理思路,把握中心,学会概括,感悟成长,磨砺自律。
4. 人生之舟——抓住关键,理清思路,品味道理,启迪思想,立根守正。
5. 动物之思——活动探究,亲近动物,记录观察,亲近自然,尊重生命。
6. 想象之翼——阅读提速,激活联想,大胆想象,调动体验,拓展创造。
我们将按照“读—悟—写”三步走,让每一篇文章都化作孩子心灵的“一颗种子”,长出情感的根茎,开出知识的花朵,结出“生命体验”的果子。
二、怎么学——让听说读写“活”在日常
(一)每日“微习惯”
1. 晨读5分钟:古诗文循环朗读,注意重音、停连,培养语感。
2. 晚记100字:生活速写,不求长,只求“真”,写在随笔本上。
3. 周末10分钟:家长听孩子朗读当周作文或者随笔,只鼓掌、不纠错,先给“安全感”,再给“生长感”。
(二)每周“小任务”
1. 一次“关键词批注”:用荧光笔圈出最打动他的词语,在旁写出“为什么”。
2. 一次“名家仿写”:仿句式、仿结构,让经典成为“写作扶手”,当然,我一定会指导的,请大家欣赏孩子作品。
3. 一次“错题回看”:把听写、默写中的错字,在积累本上归档,周末二次听写,隔周再回顾,“消灭错别字银行”。
(三)每月“小展示”
建议我们联手交替开展以下活动,密切亲子关系。
1. 朗读会:孩子们自选段落配乐朗诵,家长拍摄视频,我们统一推送,大家可以邀请亲朋好友线上围观、点赞,鼓励孩子。
2. 写作圈:选取“最真情”“最幽默”“最想象”等任何一点,给孩子的作文拍照,点评,发圈,也可以发给我,咱们互动交流,我在简书上推送。
3. 古诗飞花令:用游戏方式复习背诵,家长可在家同步挑战,亲子“对诗”,增加学习兴趣,丰厚诗文积淀。
(四)学期“大项目”
1. 微写作:计划继续在简书开设微写作,征集电子版稿件,需要大家支持,随后我将之前的链接发给大家。
2.佳作栏:孩子们的优秀作品,辛苦大家帮孩子变成文档以孩子名字+作品题目命名,发给我,可以在简书推送,还可以努力推荐发表。
3. 家长开放日:请家长提前给孩子写一封主题为《我眼中的你》的信,装好信封,写清孩子名字,密封好,下次家会前交给我。
三、您怎么陪——三“要”三“不要”,让爱与语文同在
(一)三“要”
1. 要“倾听”——每天抽2分钟,专注听孩子讲语文课上的“一个发现”。
2. 要“示范”——与孩子同读本学期的两本名著,也可以是一首诗或一段文,分享您喜欢的句子,示范“成年人如何被文字打动”。
3. 要“点赞”——先肯定情感和态度,再讨论技法和分数,让“热爱”先于“完美”。
(二)三“不要”
1. 不要“代写”——哪怕结构稚嫩、用词青涩,也是孩子独有的成长年轮。
2. 不要“速成”——语文的果实成熟得慢,请允许他反复修改、逐步精进。
3. 不要“唯分数”——七年级重点在“养习惯、激兴趣”,过度聚焦分数易挫伤内驱力。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借着第一期家长学校的余温,我想跟您说,语文学习不是“题海战术”,而是“润物无声”的长期浸润。今天多一句鼓励,明天孩子的笔尖就多一束光;今天多一次共读,明天他的心里就扩一片海。让我们携手,用温柔而坚定的方式,陪他把文字写成翅膀,把课文学成远方。
感谢您的信任与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愿我们家校同心,让孩子们在七年级的语文田野里,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祝阖家安康,诸事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