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对子洲而言,教育发展的短板在师资、潜力在师资、希望更在师资。近年来,子洲县紧扣“教育强基”方略,直面优质生源流失、薄弱学科教师短缺、乡村学校办学压力大等难题,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铸师魂、强师能、优生态上持续发力。推动县域教育从“均衡达标”向“优质提质”跨越,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以教育家精神立心定向,筑牢“为党育人”的思想根基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担当。我们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出台《子洲县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培训、考核、监督全过程。一方面,抓警示教育“敲警钟”,组织全县教师学习违规吃喝、师德失范典型案例,修订了《子洲县教职工请销假管理办法》,2025年上半年累计扣发违规请假教师工资400余万元;另一方面,抓正向引导“树标杆”,大力选树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典型——子洲中学周易老师深耕语文课堂,勇夺《超级语文课》第四赛季全国总冠军,用“以文化人”的实践诠释教育家精神。

以“红色基因”铸魂,厚植立德树人“根与魂”。子洲是革命老区,李子洲精神是我们独特的教育资源。我们将教育家精神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组织教师参与“党史学习教育中心研学”“陕北特委纪念馆宣讲”等活动;开展“学雷锋纪念日”“清明节缅怀英烈”“端午节家国情怀”等德育活动,让教师在组织学生践行红色精神的过程中,深化“启智润心”的育人自觉。

二、以教育家精神赋能提质,锻造“本领过硬”的专业队伍

一是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修订《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校长办学治校12条“一票否决”底线,通过公开推选重新选聘16所学校校长,从副校级、中层中遴选45名校长后备人才,让“懂教育、有情怀、善管理”的干部走上管理岗位;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结合学校学生数、班额核定教师编制,建立“待聘教师编制周转池”,让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倒逼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同时,我们出台《关于引进子洲籍在异地工作优秀教师的实施办法》,通过吸引优秀人才回流,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二是构建“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培训网络,针对薄弱学科,开展科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专项培训,2025年上半年培训330人次食堂从业人员、1000人次职业教育技能学员,同步组织“教学能手”评选,18名县级能手、12名市级培养对象、3名省级培养对象脱颖而出;依托“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去年成功承办全省现场推进会,让县域教师与省内外名师“零距离”交流;此外,我们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陕西教育扶智平台”获取优质资源,让教师在“技术赋能”中实现专业迭代。

三是严格落实“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要求,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月人均不低于400元的生活补助,依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异化补助;将扣发的违规请假教师工资统筹用于学校绩效、营养餐临时聘用人员工资,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落地见效。

三、以教育家精神聚力育人,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一是落实“双减”政策,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执行“五项管理”,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手机使用,联合多部门排查校外培训机构,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二是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成果,试点普惠性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保持100%;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改善乡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聚力高中教育突破,子洲中学2025年高考本科上线208人、特控线上线45人,完成率214.28%,“县中振兴”迈出坚实步伐;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围绕种植养殖等产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上半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助力“产业富民”。

面对教育发展新挑战,针对优秀生源流失,我们通过“西中班”品牌建设、本土名师培育,吸引优质生源回流;针对乡镇小规模学校经费压力,我们优化学校布局,集中办好乡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针对高中教育瓶颈,我们全力推进子洲中学迁建项目,改善办学条件。未来,我们将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力争早日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目标,让子洲教育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幸福事业。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