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陈仓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喜科: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作者:李喜科
发布时间:2025-09-08 14:53:30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宝鸡市陈仓区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大力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通过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提升教书育人能力、落实关心关爱举措,引导激励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一是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夯实教师队伍建设根基。坚持为铸魂者铸魂、为引路人引路,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建引领,不断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师德师风培养,坚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条件和第一标准,持续完善师德师风承诺、考核、报告、通报机制,着力构建思想引领、底线约束、榜样示范三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定期集中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举办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教育家精神阐释专题讲座、践行教育家精神演讲比赛、“身边榜样·优秀教师风采展”等活动,坚持不懈用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广大教师。全区先后涌现出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坚守偏远山区义务支教13年的全省最美教师张明霞,扎根乡村、敬业奉献、以深化教改大幅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陕西好校长马梅香和情洒教苑、用爱点亮山区孩子七彩梦的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王秀丽等一批先进典型。
二是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激发教师队伍建设活力。推进人才强教战略,通过“特岗计划”、事业单位招聘计划和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优秀教师等措施,持续加大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和教育人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聘”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区委、区政府统一管理全区教师资源、区教体局统筹、学校科学使用教师力量的工作机制,将“区管校聘”与学校编制管理、岗位设置、教师聘用、交流轮岗、绩效分配、考核评价等配套改革协同推进、联动实施,实现了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了教师资源配置效率,激活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改革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建立以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导向,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注重全面育人和贡献的教师评价体系。优化教师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审办法,坚持向潜心教学、育人成果显著的一线教师倾斜。完善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分配办法,强化正向激励,充分调动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聚焦立德树人使命,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以“雁阵”行动为抓手,激发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建立“能上能下” 的政策导向与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校(园)长和骨干教师 “头雁”引领作用,城乡校(园)长教师常态化交流轮岗参与率达到15%。创新抓好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健全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加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分层培养力度,为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搭建平台,着力培养一批专家型教师和教育领军人物,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近年来,已成功培养省、市级教学能手 145 人、学科带头人 15 人,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显著提升。重视并加强青年教师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提升城乡教育联盟质效,加快推进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工作站、工作坊、工作室等培养平台辐射引领作用,大力开展“送教下乡”“名师大篷车”“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加快缩短农村学校特别是西部山区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和成长周期,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
四是落实关心关爱举措,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使命感。依法保障全面落实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调整与公务员收入分配政策联动机制,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和工作津贴政策,为在西部偏远山区任教的教师再上浮10%基本工资,畅通乡村教师职称晋升通道,加大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力度,不断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推动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下大气力精减涉及学校和教师的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建立完善事项清单,从严管理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健全教师荣誉表彰制度,每2~3年举办一届教育表彰大会,评选表彰一批改革创新好校长和立德树人好教师,真正让“尊师”成为风尚,让“重教”温暖人心。加大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力度,强化示范引领,突出榜样价值,持续增强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业荣誉感和政治使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