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艺术续写友城佳话
西安美院学生赴德国友城开展艺术实习
作者:卜安冬
发布时间:2025-09-07 22:00:30 来源:西安日报
奥尔登堡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工作人员(右一)接待两位实习生。 (受访者供图)
在德国西北部,有一座艺术氛围浓厚的小城,这是版画大师霍斯特·杨森成长和创作的地方——奥尔登堡。
奥尔登堡是西安的国际友城之一。自结为友城以来,双方在文化、教育、商贸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今年8月至9月,作为友城框架下的合作项目,西安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学生张震鹏、王佳宁来到奥尔登堡的艺术机构实习,开启了一场艺术和人文的对话之旅。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领略一番这个国际友城的风采——
博物馆实习
寻觅版画大师足迹
8月10日,两位美院学子到达奥尔登堡,他们实习的第一站是霍斯特·杨森博物馆。
霍斯特·杨森(Horst Janssen)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版画艺术家,在奥尔登堡成长、创作,对欧洲版画艺术有突出贡献。后来,为纪念他的贡献,奥尔登堡市政府专门在市内设立了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博物馆,收藏了他的大量作品原稿,开展研究。
两位同学的实习内容是帮助博物馆工作人员对霍斯特·杨森的创作资料进行整理研究。“霍斯特·杨森的作品种类很丰富,博物馆学术负责人萨宾娜(Sabine)很耐心地带我们梳理他的创作理念、进行文献检索。”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大三的张震鹏说。
读研二的王佳宁则有不一样的体会。“霍斯特·杨森的作品是我在硕士阶段的重要研究方向,我还为此专门学习了德语,这次也是为了研究他的手稿专门来到博物馆实习。这次实习中,我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了一些东方元素,打算回国后再深入研究他的作品是如何受到东方文化影响的,馆长和我的导师都很支持这个想法。”
在霍斯特·杨森博物馆实习期间,两位同学还来到霍斯特·杨森的故居和母校探访,寻访艺术大师的创作足迹。
为何选择这一“小众”的博物馆作为实习目的地?项目组织者、陕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苏鹏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次实习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了解霍斯特·杨森,通过学生的交流将其艺术成就更广泛地引入中国公众视野,以艺术为桥,增进两市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忘年之交
艺术家的创作精神带来很大启发
实习之余,当地艺术家扎根生活、潜心创作的精神也让两位实习生深有启发。
“这次实习中,市政府工作人员帮助我们与当地艺术家协会取得了联系,我们获得了很多和艺术家交流的机会。艺术家们都很亲切,经常邀请我们到他们自己的工作室参观。”王佳宁告诉记者。
这次是王佳宁第二次来到奥尔登堡。去年,她参加了一次在奥尔登堡艺术机构的实习项目,从中结识了艺术家夫妻皮特(Peter Knauer)和佩德拉(Petra Knauer),回国后还一直与他们保持着联系。
时隔一年,王佳宁带着张震鹏再次来到两位老艺术家的家中与他们相聚,并带上了一些制作版画的材料,和他们进行技术实验。看到他们家中还挂着去年三人一起拍的合照,王佳宁既开心又感动。
“在奥尔登堡这座小城,有很多老一辈艺术家扎根当地进行创作,还为当地年轻的创作者提供指导,为艺术默默奉献着。”王佳宁告诉记者。
“我们还在当地一所艺术学校实习。在学校里,校长定期组织年轻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开展艺术创作工作坊,帮助他们通过艺术渠道就业,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校长、艺术家们相处是一段难忘的忘年之交,他们真正把艺术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精神也带给我很大启发。”王佳宁说。
续写友谊
友城交流结出累累硕果
西安和奥尔登堡于2017年9月结为友城以来,在文化、教育等领域多次开展深入交流。
在奥尔登堡市政厅里,王佳宁和张震鹏看到一张贺卡,这张小小贺卡背后,是两市民心相通的美好故事。
去年,得益于友城交流带来的机会,几名西安学生来到奥尔登堡的艺术机构开展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们向奥尔登堡市政厅赠送了贺卡,卡纸上记录着大家的实习经历和对奥尔登堡的美好祝愿,贺卡展开还有立体的钟楼图案。这张贺卡作为友城交往的见证被陈列在市政厅国际友城礼品专柜里,向来往的人讲述着西安和奥尔登堡两市人民的友好情谊。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和奥尔登堡老高中自结为姊妹学校起,就约定每两年互派学生开展访问。今年8月,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交流团来到奥尔登堡,王佳宁和张震鹏也参与接待,带着大家参观了奥尔登堡市政厅、教堂等地。
在这次实习中,王佳宁和张震鹏也感受到了来自友城的不少温暖,友城佳话就在一次次交流中不断续写。“刚到奥尔登堡的时候,奥尔登堡市长办公室主任弗兰克(Frank Hinrichs)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在我们实习期间一直关注我们的工作动态,还带我们一起参加8月底的奥尔登堡狂欢节,为我们的奥尔登堡之行提供了很大帮助。”张震鹏告诉记者。
一个月的实习期很快接近尾声,9月7日,两位实习生将踏上返程之路。他们表示,这次实习是一次难忘的艺术沉浸之旅,希望将其中学到的创作理念、艺术精神融入今后的学习生活,让这次跨越国界的交流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