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知道这本书,身边也有人推荐过,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真正阅读,前几天在忙里偷闲中读完了七年级下册的必读名著《驼骆祥子》,想着换一个实用类书籍,于是在微信读书中找到了它——《认知觉醒》。

文学类阅读是通过阅读别人的故事,在别人的悲欢中共情,从而更加理解人性与世界。而实用类阅读是通过获取知识并与自己的生活进行链接,指导生活,从而更好地过自己的人生。

阅读《认知觉醒》的过程我将其分为三个层次——触动,链接,行动。刚开始阅读序言和前几章,你会被大量的脑科学知识名词吸引,作者通过专业的论述和通俗的举例让你迅速掌握新的知识。比如什么是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什么是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可能大家觉得看字面就能大概猜到其意思,但真正值得称赞的是作者的一些延伸问题以及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作者谈到,人为什么在一打开手机就很容易被那些搞笑视频等娱乐资讯所吸引,这其实是人的本能脑和情绪脑在起主导作用,由于发展时间不同,理智脑对脑的控制比较薄弱,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通过刻意练习去锻炼自己的理智脑。优秀的人大都是理智脑比较发达!

那么,如何刻意练习才是有效且持久的呢?这里就涉及到模糊的概念了,生活中很多人做事情一开始都是信誓旦旦,热情满满,进行几次之后就发现动力不足,意志减退,作者提出这是目标模糊的原因,当我们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要目标清晰,也就是要赋予所做的事情更多的意义,多维度地衡量,让目标清晰。

这是这本书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因为它弥补了我在脑科学方面知识的不足,也是最有触动的地方——平时听起来干巴巴的知识竟然也可以读起来津津有味,这与作者时不时恰切又生动的举例有很大关系。

当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与概念后,你会发现这本书并不是为了给你讲多少知识与概念,它在带着你进入更深一层的阅读——链接。作者也在书中说到,知道与做到之间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阅读最好的办法不是在读完整本书之后梳理书中的要点,摘抄精华,绘制思维导图,因为这些都无异于试图将别人所讲的知识全盘搬进自己的脑子里。可以尝试选择书中最有触动的点,进行延伸思考,最好将这个触动点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分析应用。

我就想到了阅读《骆驼祥子》时最触动我的点是祥子起起伏伏的命运悲剧,进行延伸思考——假设在命运的某个节点,祥子的选择不同,他的命运会因此而改写吗?例如:如果祥子没有冒险去拉那趟车,他就不会被大兵抓走,车也还在,他会积攒更多的财富,买更多的车成为像刘四爷一样的车厂主么?如果祥子听高妈的话,将自己手里的钱放贷出去,他就不会被孙侦探敲诈而钱财尽失还失去了稳定的工作,他会获得高额的利息,通过复利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轻松一些么?如果他能早一点回去找小福子,小福子还没有死,他出去拉车,小福子在家里缝缝洗洗,他们会一起创造幸福的家庭生活么?我的答案是不会,即使没有大兵抓走,没有被孙侦探敲诈,以祥子当时急于挣钱和自保的想法,他很有可能在别的地方冒险或者因为太过劳累生病舍不得买药,从而产生损失,况且还有其他的天灾人祸,正如作者在整本书结尾处指出的那样“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是说祥子的悲剧命运不是个人的性格缺陷所导致的,而是旧社会吞噬个体的证明,它在证明着一个残酷的真相,个人的努力无法抵御制度性的压迫。

这既是一次深度思考,也是将书中的观点进行了刻意练习,即通过触动——思考——输出三个步骤来实现知识的闭环。

所以第二层次的阅读之后紧接着就是行动了。要想让这种阅读感受更好地应用于自身,就要持久地行动,让知识真正地为我所用。

另外,书中还有一个小方法可以进行刻意练习,每日复盘反思。选取每日生活中最触动的一件事写下反思,好的感悟或是糟糕的体验都可以,坚持下去总能看到自我成长!事不宜迟,现在就开始吧!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