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实验小学为新生搭建入学适应“缓冲带”
作者:赵丽娟
发布时间:2025-09-05 11:00:16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扬帆号、启航号、逐风号……”9月5日,西安市实验小学的7个一年级班级陆续接过学校授予的专属“船号”班牌,标志着该校为期一周的一年级“启航周”课程正式落幕,国家课程教学全面启动。这场以“适应”为核心的入学启蒙,通过场景化体验、习惯养成引导与家校协同联动,为刚踏入校园的新生搭建了平稳过渡的“缓冲带”,让“幼小衔接”从“纸面”落到“地面”。
场景化浸润:让校园成为“第一本教科书”
“启航周”期间,一年级学部并未急于开启学科教学,而是将校园转化为“活的课堂”。在老师的带领下,新生们逐一走进校园博物馆、科技教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部室,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的方式,认识校园空间布局与各类设施的用途;在教室中,学习整理书包、摆放桌椅的“小技能”;练习排队取餐、列队行走的“小规矩”。
“从‘在家有人帮’到‘在校自己做’,需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一年级班主任李老师介绍,“启航周”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设计,让新生在实践中熟悉校园规则:课堂上的“倾听小能手”评比引导孩子学会专注,课间的“牵手找朋友”活动帮助快速融入集体,国歌学唱、列队训练则潜移默化培养纪律意识。
家校同频共振:家长“检阅”见证成长蜕变
为让家长直观感受孩子的入学适应成果,学校在“启航周”尾声邀请家长代表走进教室,参与“成长检阅”活动。从课堂上的坐姿端正、举手发言,到课间的有序活动、礼貌问候,家长们真切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原本担心孩子坐不住,没想到现在能认真听老师讲话,还会主动整理文具,真的很惊喜。”一位家长代表说。
以“班”为帆:赋予成长仪式感与使命感
在“启航周”闭幕式上,7个一年级班级的学生代表依次接过“扬帆号”“逐风号”“揽月号”等班牌,老师逐一解读班名寓意,鼓励孩子们以班为家、奋勇向前。“‘踏浪号’的名字告诉我,遇到困难不能怕,要像小船一样冲过去。”一名学生举着班牌说。
“幼小衔接不是‘抢跑’,而是‘铺路’,我们希望通过一周的适应教育,让孩子熟悉校园、爱上校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校长赵丽娟说,“学校也将持续关注新生的适应情况,通过个性化引导、班级文化建设等方式,助力孩子们从‘顺利启航’迈向‘快乐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