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战略实施以来,宝鸡市石油中学积极响应号召,于2024年2月起先后选派两批帮扶教师奔赴陕西安康市汉滨区大河中学开展帮扶工作。一年半来,第二批帮扶团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践行使命,通过精准施策、全面赋能,在师资建设、学生培养、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生动诠释了国家“组团式”帮扶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建强师资队伍 筑牢教育振兴根基 

20250829180731481-22-50106.jpg_scale.jpg

帮扶团队深刻把握国家“组团式”帮扶“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核心要求,将提升师资水平作为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抓手,以“青蓝工程”为载体,构建起立体化教师培养体系,全力打造“带不走的人才梯队”。 

在课堂教学层面,团队骨干深入一线传经送宝。吴刚老师通过“场景复刻”模拟教学等创新方式,手把手指导汪仁儒、张峰等青年教师,助力其在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郭小昕、伊红英老师将石油中学“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融入大河中学课堂,系统传授备考策略与教学方法,伊红英老师更是从磨课到科研全方位指导陈欢、党信思等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

在教研创新方面,团队积极打破校际壁垒,搭建起“苏陕教研共同体”交流平台。郭小昕老师的示范课成为区域标杆,吴刚老师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课引发跨校教研热潮;2025年引入的“三轮复习法”等宝鸡经验,推动大河中学教研模式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创新”转变。一年半间,该校青年教师在区级以上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一支扎根山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聚焦五育并举 拓宽学子成长路径 

20250829180803234-51-98e03.jpg_scale.jpg

帮扶团队始终秉持“五育并举”理念,结合山区学校实际,以体育、心育为突破口,全面拓宽学生成长通道,让山区孩子享有更加多元的发展机会,充分体现了国家教育帮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

体育育人成果显著。吴刚等体育教师团队克服设施简陋等困难,修复器材、坚持训练,带领学生走出大山参赛。学校乒乓球队斩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羽毛球队勇夺亚军,女足姑娘带伤拼搏获第四名;更令人振奋的是,韦秀峰、何明磊等4名高三体育生在团队指导下通过高校专业测试,用录取通知书证明了“体育是架往星空的阶梯”,让大山里的孩子看到了通过体育实现梦想的可能。

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从无到有。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空白,刘海燕老师牵头构建起完善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培训心理委员建立“朋辈前哨”,为班主任赋能危机识别能力,为中高考生定制减压团辅,重点关爱留守儿童,其建立的“云档案”实现动态跟踪,心育成果辐射北山片区多校,用专业与温暖守护着孩子们的心灵成长。 

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杨建芳老师创新英语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敢开口”到自信对话;郭小昕老师带的高三语文班级成绩稳居北山七校之首;游鸿建、伊红英老师分别在地理、化学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情系山区教育 践行教育公平使命

20250829180823462-72-e7f66.jpg_scale.jpg

帮扶团队始终牢记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嘱托,以实际行动将教育关爱送到每一个角落,让山区孩子平等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杨建芳、伊红英等老师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双溪、叶坪、紫荆等偏远村落,为留守儿童、因病失学孩子开设“流动课堂”,将知识与关爱送到家门口;团队与班主任、心理老师组成“爱心导师团”,翻山越岭开展家访,吴刚老师利用节假日驱车十几公里崎岖山路与家长促膝长谈,全力确保“一个都不能少”,用坚守诠释着“再难的路,也要把教育的温度送到”的承诺。

硕果盈枝满庭芳 帮扶成效显担当

经过一年半的倾情付出,国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在大河中学结出累累硕果:大河中学获评“优秀组团式帮扶团队”,吴刚等多名老师荣获省市区级“优秀教师”“帮扶先进个人”等称号;青年教师从“不敢上课”到“主动赛课”,学生从“腼腆沉默”到“自信追梦”,高考中考成绩多点突破,家长对教育的信心显著提升;先进教学理念落地生根,“青蓝工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精准教研”模式等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教育帮扶,薪火相传。2025年9月宝鸡市石油中学第三批帮扶教师将接过第二批团队的接力棒,带着沉淀的经验、延续的热忱继续奔赴大河中学,让这份跨越山海的教育初心在秦巴山间持续扎根、生长。这既是国家“组团式”帮扶战略不断深化的生动体现,更是教育人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未来,这份跨越山海的教育情谊将持续传递,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更多力量,托举更多山区孩子奔向星辰大海。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