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澜声里品清音,文墨卷中悟教心
——读《长在语文课堂里》有感
作者:曹霞
发布时间:2025-08-20 15:25:55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近日拜读程翔老师的《长在语文课堂里》,掩卷沉思,感触良多。全书分为教育思索、教学研究、经典导读、生活感悟四大部分,不仅让我对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内涵有了深刻体认与情感共鸣,还对熟悉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细致1的审视。
一、 师者如光:对教师职业的再认识
“传道、授业、解惑”,此为教师的基本职责。从业数十载,我深知学无止境,学生有毕业之时,教师的学习却永无终点。程翔老师的从师经历与治学精神尤为触动我心:他师从诸多名家,虚心求教,不断丰盈自我。其书房“六心斋”——忠心向祖国,醉心于事业,孝心奉父母,爱心献妻儿,诚心待朋友,良心留自己——的命名及其内涵,更是掷地有声,令人肃然起敬,为我们树立了为人为学的标杆。
“课比天大”,程翔老师将其奉为职业信仰。这并非学校的硬性指标,而是源于教师内心的自我要求与对教育事业的敬畏。它意味着课堂是检验教师教育人格的试金石,必须秉持求真精神;意味着课堂对学生学习成长与人格塑造影响至深。课堂,便是教师的“一亩三分地”,唯有春播夏耘,精耕细作,方能期待秋收万颗子,瓜果满枝头。因此,尊重课堂,敬畏课堂,不仅是职业操守,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与价值归宿。能站稳讲台者,方为合格之师;能经营好每一堂课,引学生沉醉其中者,方为优秀之师。
此外,教师还需善于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与家长、学生和谐共处,形成教育合力,方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书中《给家长的一封信》《替家长写给学生的一封信》等篇章,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不仅需要广博的学识,更需要满怀的爱心与教育的智慧。
谈及语文教师的阅读,程翔老师在《教师阅读的“三层空间”》中,清晰阐述了“外层书”“中间层书”“核心层书”的范畴,并恳切建议语文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伊始,便应系统研读“核心层书”(如秦汉文化等原典),持续阅读,深入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与学术站位。在《语文教师也应该读读这类书》中,他亦强调教育教学类著作的重要性,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于漪、钱梦龙等语文教育大家的论述,皆为圭臬。反观自身,平日阅读与写作多随性而为,与“语文”本体的深耕细作尚有差距,不禁汗颜。
教师职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因有于漪、钱梦龙、宁鸿彬、程翔等一代代名师的引领,我们教育之路才始终有光可追,不致迷茫。忆昔年少,前辈教师们课堂上的淡定从容、对学生的宽严相济;评课议课时的坦诚相待、知无不言;工作困惑时的悉心指导、点石成金;课间办公室里,他们对学困生的循循善诱,与内向学生的风趣交谈,对调皮学生的严慈相济,以及与焦虑家长的倾心畅谈……一幕幕温暖画面历历在目,恍如昨日。正是这些亦师亦友的前辈,让我目睹了为人师者的宽厚博大、不骄不躁、真诚友善;领略了他们刚柔并济的智慧——做事有原则尺度,做人有温度情怀;感受了他们与人为善的纯良品格。庆幸自己成长路上所遇皆贵人,扶我站稳讲台,引我不断前行,这份深恩,岂是“感谢”二字所能言表?如今,我亦成为年轻教师眼中的“老教师”,不禁自问:我能为他们传递些什么?若干年后,他们是否也能愉快地忆起与我共处的点滴,并从中汲取养分?
二、 文心育人:对语文学科的再思考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建议》中提出的语文学科“四梁八柱”之说,精辟地勾勒出语文学科的宏伟大厦,让人对其学科特点与核心内容有了宏观把握。“四梁”即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八柱”则是字、词、句、篇、语(语法)、修(修辞)、逻(逻辑)、文(文学常识)八大基础知识。
程翔老师反复强调,语文课必须构建并运用“语文话语体系”,运用文章学的思维方式,坚守语文立场,以语文的视角观察,以语文的思维思考,以语文的话语表达。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研讨中,他进一步指出,成熟的语文教师,经过长期实践磨砺,头脑中自然会形成语文的思维范式,构建起相对完备的语文话语体系,无论执教何种类型的课文,皆能精准锁定语文教学目标。尤其对于非文学类或带有其他学科话语体系的文本,教师更需具备转化能力,将其巧妙转化为语文的话语体系进行教学。这与黄厚江老师“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的理念不谋而合——语文课应以语言运用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
反思当下的语文课堂,我们有时过于追求形式的新颖与热闹,小组合作探究、群文阅读、大单元教学、情境化设计、任务群驱动等理念纷至沓来,加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度渲染,一堂课下来,教师忙于播放视频、展示课件,学生沉浸于视听“盛宴”,而语文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读说写等核心要素,却在看似美轮美奂、诗意华美的课堂中轻轻飘过,只留下浅浅的印痕,甚至了无痕迹。殊不知,语文课的本真模样,应是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在真实的语文活动中,步步为营,最终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阅读程翔老师《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学实录,我再次为其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刘文琦老师的《我与程翔老师同课异构》一文,从境界、理念、备课、导入、追问、品悟六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让我得以更细致地窥见优秀语文教师高质量课堂的生成密码。程老师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紧扣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微反应,巧妙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在平和的对话与循循善诱中,他不断唤醒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引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度——从课文内容到作者品格与精神,从演讲特点、效果到类型归纳,从单篇学习到单元整合。学生在品悟词句、涵咏文本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语文素养,更丰富了内心世界,涵养了健全人格。这巧妙的追问、适时的引导、精彩的课堂呈现,无不源于程翔老师深厚的学养储备、高尚的教育情怀与对语文教学的赤诚热爱。
总而言之,《长在语文课堂里》一书,如明灯,似镜鉴。它让我学习程翔老师扎根语文课堂的踏实勤勉、谦逊好学,更激励我践行其“做有灵魂的教育,教有学理的语文,当有骨气的老师”的教育誓言,在未来的教学之路上,继续追光前行,不断丰盈自我,不负教书育人之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