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热忱为炬,照亮写作教学之路
作者:田元锋
发布时间:2025-08-10 20:37:16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7月下旬,随师父田玲老师赴南通,参加中学生写作课首届学术年会暨《简约语文作文课》首发式。丁卫军老师精心的活动策划、程翔等专家的高水平讲座、12堂青年教师的激情说课、数位专家教师的精准点评、来自16个省市一线教师的倾情参与,让通州育才中学金沙湾学校的会场始终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写作教学,向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痛点。课标失之笼统、教学无据可依、教材不成体系、评价标准模糊,这些现实困境常让一线教师束手束脚,难以前行。两天的沉浸式学习,如拨云见日,让我对中学写作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其一,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写作本是用语言文字表达心声、沟通思想的重要方式,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可如今不少中学生的作文,主题趋同、材料撞车、表达刻板、情感空洞,读来味同嚼蜡。缺乏真情的文字,永远无法触动人心。黄厚江老师说“写作文要像谈恋爱”,这话精妙至极——若写作能如对挚爱般捧出真心,袒露最真挚的想法,文章岂会不感人?拒绝假大空,追求真善美,应是写作教学的起点。
其二,写作教学要深耕读写结合。12位青年教师的课例设计,都紧扣单元阅读文本,以读为梯,以写为靶,读写互促,收效显著。这启示我们,日常教学中要善用课文范例,让学生在模仿中习得方法,在运用中学会创新。同时更要拓宽课外阅读的疆域,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触摸名家笔意,涵养写作热情,让文字在积累中自然生长。
其三,写作教学要扎根生活体验。丁卫军老师强调,写作应引导学生写亲历之事、抒真实之感,摒弃虚浮文风,让文章充满生命力与感染力。这便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必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一阵微风的轻拂、一抹暖阳的照耀、一朵小花的绽放,皆可成为观察的对象、体悟的载体,皆能化为写作的源泉。迟子建醉心故乡草木,笔下万物皆有灵,正是明证。课堂时间有限,师生共历的生活场景终究不多,因此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具体体验中生成感悟,便显得尤为重要。12位教师的说课中,多位都进行了情境设置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其四,写作教学要巧设成长支架。优秀的教师,总能为学生搭建拾级而上的阶梯,让他们在自信中逐步提升。此次年会上,种子教师们运用的写作评价量表令人耳目一新:从1.0到2.0的迭代,从教师独撰到师生共研,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更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为有效教学树立了标杆。这种“脚手架”思维,值得我们在未来教学中大力践行。
其五,写作教学要践行师生共写。黄厚江老师在会场上一问“多少人坚持写下水作文”,回应者寥寥;再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渔”的真意,众人多以为是“方法”,实则应为“捕鱼的实践”。他的话点醒了我们:写作教学不是单向的技法传授,而是教师带着学生一同动笔,在共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师生写作的共生共长。反观现实,不少语文教师常以忙碌为由疏于动笔。长此以往,一个自己不写作的人去教别人写作,难免显得苍白无力。师生共写、互评互续,方能为写作教学打开无限可能——这或许就是写作教学最本真的出路。
七月的南通之行已落幕,但那束点燃于中国教育之乡的写作火种,正握在16个省市教师手中。我坚信,带着这份热忱与思考,我们必将让写作教学的火焰,在祖国的教育原野上熊熊燃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