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重点应落在“教读”上,从学法指导的视角看,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三阶式”学法很有必要。一阶“自由读”达到阅读感知、阅读理解的层面,二阶“自主读”发展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迁移应用能力,三阶“自能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审美意识。这一学法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更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三重境界。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  “三阶式”学法  语文素养  改变阅读方式  思维方式

群文阅读,早期有台湾小语会长赵镜中老师作过界定: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课程统整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这十多年来已经产生很多优质课例,成就了多位名师。结合2022版新课标中提到的“单元结构”“任务群教学”等理念,我们引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陈沛老师的阐释来理解群文阅读教学,即“根据议题(焦点),选择一组成结构性的文本,师生围绕议题或焦点展开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比较、整合归纳、阅读评鉴、阅读表达等活动,最终达成共识(非标准答案,和而不同)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认知,群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落在“教读”这个点上的。学生读什么,怎么读更高效,读后于自身的学科素养有哪些提升等问题就成了我们教学中的关注点。从“教读”这一学法指导角度入手,群文阅读“三阶式”教学的实践优势可圈可点。

一阶“自由读”。主要是课堂学习活动展开之前的真阅读,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采用与群文材料相适应的阅读方法对群文进行全面阅读。这一过程在提前发给学生群文后,阅读时间、阅读方法、阅读收获都由学生自由安排和标注,初中学段学生“真阅读”后大多数人能达到阅读感知、阅读理解的层面,哪怕理解上有疑问也会形成问题作为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助去澄清、解决的对象。

自由读在群文学习中实现的目标和价值是,学生通过阅读群组文章(材料)了解内容(叙写、描写、说明、阐证了什么?),分类归纳(文体、作家、写法、主旨的同和异),从而对群文建立感性认知,培养了概括能力。他们在认读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等知识获取上主要依靠日常学习习惯和学科学习能力,比如使用平板、电子词典以及网络搜索、圈点批注等工具。

当然我们也看到外出赛教或一些名师讲课时是没有机会发展学生的自由读的,比如潘庆玉老师授课《有一种旷达叫醉卧沙场——唐代边塞诗群文阅读》就直接出示议题和选文进入课堂了,我们要看到潘老师选的体裁是唐诗,选文《从军行·杨炯》《陇西行·陈陶》《春怨·金昌绪》《凉州词·张籍》也都是学生课内外熟知篇目。所以,当选文较长或比较生疏时,自由读是群文阅读学习的前置重要环节。

二阶“自主读”。在课堂上师生围绕阅读议题所进行的对文章内涵、层次、群文之间的联系、文章共同特色等的思考和理解是有明确的自主性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有精读略读、浏览跳读、速读演读、比读议读等方法。自主读开展的是阅读比较、整合归纳与发现规律的阅读活动,体现的是学生当时的概括水平、理论水平和语言应用水平,发展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迁移应用能力。

优质的议题设计、合理的课堂模式和科学的课堂管理都是自主阅读的有力保障。很多群文阅读的课堂都由一个议题牵引,老师在备课的筹划范围内指导着学生们形成共识。我们课题组初期也是这样去组织课堂的。后来从尊重学生的选择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在设计群文阅读议题时尽量提供两个,课堂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去完成的一个议题做。后来发现做不同议题的学生互相参照、提醒,彼此成全,极大地拓宽了学习的边界,提高了学习效能。

比如,八年级的群文阅读设计(一):选文有课内《藤野先生》《老王》《卖油翁》,课外《我的老师·贾平凹》《白鹿原(朱先生题写“白鹿精魂”选段)》。议题设计为1.写个鲜活的人物有法可循;2.用文字刻写人情人魂。课堂流程1.明确学习目标和议题;2.选择议题,自主读文;3.展示分享,互鉴共进;4.小结归纳,优化学习。课堂管理主要使用希沃课堂助手、组员监督机制等工具。在这个设计的课堂实践中,相对于单篇阅读教学来说,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都达到了更高的要求,使用平板作为终端授课的班级,学生阅读的速度、准确率都以数据方式呈现,高效反馈,及时纠错,确保课堂学习效益。这种课内外阅读的迁移拓展,凸显了群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成效和作用。高质量的展示和分享内容,加上老师的聚焦、追问等引导,学习收获是明显的:分析了人物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的应用和效果,还明确了语言风格、叙事特色等对人物情感、精神品质的渲染、烘托作用,又实现了新语言的信息提取、转换和整合继而表达、输出的练习。这样的课堂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改变课堂阅读方式的成功案例。

三阶“自能读”。“自能”一词,我们借鉴江苏省一课题的释义是“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方式,以自主为核心”,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悟和体验、反思和矫正,通过自探、自悟、自得,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学科素养,成为一个终身自能阅读者。自能阅读状态出现在课堂学习思维极活跃的时候或课后积累期,是学生创造水平的显现,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审美意识。

群文阅读课堂学习的情境能够带动学生继续体验、感悟学习成果。我们研究了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从质量和完成度方面评价,发现多数学生会放弃老师设计的选做题而自行设计与课堂紧密衔接或有高度验证关联的作业(读或写的作业类型都是)。例如八年级群文阅读设计(一)(见前文引用),课后有班级在课代表的提议下全班选择了拓展阅读现代名家叙事散文集《我的父亲母亲》,继续学习人物塑造方法、技巧并验证课堂上的发现。又如七年的群文阅读教学《小故事大道理之〈世说新语〉》,选文有《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望梅止渴》《管中窥豹》《肃然起敬》,刚下课就有班干部来商议想要一节语文课来开《世说新语》故事会。这都是自能学习意识的体现,是学生继阅读方式改变之后引发的思维方式转变,他们不再被动地坐等老师教会他们什么,而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争取老师的支持去主动获取。大量的高质量的群文阅读唤醒了学生们的自能意识,拥有自能学习意识的学生又会倒逼老师们研发更加优质的课案,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就走在了在一条健康发展的路上。

综上,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是在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变化中不断优化学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三阶式”学法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既是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节点的学习方式,更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三重境界。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