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浐灞国际港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着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动全区基础教育向优质均衡加速迈进。今年秋季开学,西安市浐灞国际港第一学校将建成投用。

陕西师范大学浐灞国际港实验学校(西安市浐灞国际港第一学校)是由浐灞国际港管理委员会举办的一所九年制公办学校,规划54个教学班(小学24个班,初中30个班),建成后将委托陕西师范大学全面管理。

IMG_256

学校位于欧亚四路以北、广运潭大道以东。学校占地54亩,总建筑面积5.35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5万㎡,地下建筑面积约1.8万㎡,主要包括综合教学楼、多功能厅、食堂及风雨操场、运动场地、地下车库等。

校园规划在设计上契合现代教育理念,突破传统学校空间设计的固有模式,以线性形体为纽带,将各功能空间巧妙串联,赋予校园灵动、流畅而又活泼的独特气质,让空间布局更贴合教学活动的需求。

IMG_256

针对九年制学校的特点,规划在建筑布局上实现了小学与初中区域的科学划分,既保持适度分离以满足不同学段的教学独立性,确保教学空间各自分隔、互不干扰;又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有机融合,使部分功能空间能够高效共享,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率。

IMG_256

规划巧妙运用多元设计手法:下沉庭院营造静谧的活动角落,小广场为师生提供开阔的交流场所,连廊不仅实现了空间衔接,更成为富有情趣的通行景观,架空层拓展出灵活多变的活动区域。这些设计共同构建起层次丰富、功能多样的室外活动体系,为师生创造更多与自然互动、自由交流的可能性。

IMG_256

为做好秋季开学准备工作,保障全体师生安全健康,学校联合施工方聘请专业环保团队,对教学楼、报告厅、各部室等场所开展两轮系统性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工作,通过细化预处理、治理施工、精准检测、效果巩固的全流程管控,严格筑牢空气质量防线与安全屏障,为师生打造健康、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IMG_256

作为陕西师范大学浐灞教育集团直接管理的核心校区,学校全面依托陕师大优质教育资源,实行“党建德育一体化、教师研训一体化、质量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构建贯通基础教育全学段的培养体系,打造“全链条融入”育人模式,通过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将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形成有机整体。

学校以“崇德、尚行、模范、济群”为校训,凝练“善为根、诚为基、勤为径、志为向”的校风,“躬行范、默化之、琢小玉、成大器”的教风,“学有恒、问不辍、敏于思、雅于行”的学风,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行范・适性”文化体系,为教育实践注入深层内涵。

IMG_256

学校精心打造“高师德、高专业、高追求、高情怀”教师队伍,实施“身教为范”发展计划:一是注重师德建设,通过修己正身、涵养师德初心,并依托陕西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督导与培训,强化教师职业操守;二是聚焦能力提升,结合教研合作、专项培训及“互联网+AI”技术(如成都七中网校资源),实现同步备课、考试、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发挥引领作用,鼓励教师以行导行、优化教学方法,利用AI分析提供精准反馈,推动因材施教,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构建师德涵养、专业精进与教学示范相融合的教师发展体系。

学校以“行”(实践)与“范”(标准)为双核,构建“行范·立德、启智、强体、尚美、躬劳”五大课程体系,实现德育实践化、思维结构化、运动常态化、审美生活化、劳动项目化。这一课程体系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得到发展。

以“五范”为育人根基,构筑独特成长坐标系——言范,教孩子以语载德,让礼貌浸润日常;学范,引学子深耕求知,在思辨中点亮创新火花;身范,借运动强健体魄,用坚韧锻造品格;艺范,融才艺与审美,让雅趣滋养心灵;德范,促学生躬身实践,以担当诠释奉献。“五范”交织成成长经纬,让每个生命在德行、智慧、体魄、美育的浸润中,成长为有温度、有力量、有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学校实行“关注每一个+九年一贯制+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关注每一个,即以“关注每一个”为核心,实现个性化关怀与差异化教学,让因材施教从理念落地为课堂实践,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与个性发展中全面成长。当“关注每一个”成为课堂的呼吸节奏,因材施教便跳出理念的框架,化作看得见的教育实践。九年一贯制,即构建贯通小学至初中的育人体系,保持成长连续性,形成一体化成长档案,将当下学业、未来规划与人生幸福贯通设计,让教育更具针对性。个性化支持,即通过科学评估为每位学生定制成长方案,依托分层教学、导师制、项目式学习,实现“扬长补短”——既拔尖培养优势领域,也精准提升短板,让每个生命自由绽放。

从“崇德尚行 模范济群”的校训精神,到“适性成长”的育人实践,西安市浐灞国际港第一学校始终以“行范”铸魂,以“适性”育人,让每个生命在这片沃土上,既扎根传统,又面向未来,最终成长为“模范济群”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