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有幸赴江苏南通参加丁卫军老师倾力组织的中学生写作课首届学术年会暨《简约语文作文课》首发式。作为陕西省田玲名师工作室成员,更有幸在大会上发言。两日学习,收获丰盈,感受良多,尤其是丁卫军老师的“勋章”,让我尤为感动。

抵达前夜,丁老师仍在微信群反复叮咛住宿、交通细节,朴实的话语透着细致:“本次会议没有准备袋子和牌子,节省成本为大家准备车子、有位子…”捧着厚重的新书《简约语文作文课》,读罢后记方知丁老师已是爷爷辈,这份为公益事业殚精竭虑的执着令人动容。

步入通州金沙湾学校会场,丁老师额角醒目的创口在灯光下格外显眼,令人心疼;又宛如一枚特殊的“勋章”,令人起敬。他面容略显疲惫,笑意却真诚温暖。一句“陕西省田玲名师工作室千里奔赴,自费学习。了不起!”率先给予我们莫大肯定。“你就是张晓宁?”他的精准识别让我惊讶又感动——全国性会议上,他竟记住了仅有数次微信交流的我,还称赞了我的参赛征文!这份用心,暖流般浸润心田。

会务的繁琐超乎想象:住宿协调、赠书授牌、免费午餐、客车调度,丁老师全程统筹;设备突发故障(大屏幕息屏、话筒失声),他小跑穿梭解决;就连午餐水果(首日香蕉次日梨)都暗含“相交(香)”“离(梨)别”的温情巧思。河北张永军老师感慨道:“这‘勋章’是责任与情怀的印记,是丁老师为全国首届中学生写作课学术年会日夜操劳的见证!”河北石家庄特级教师张永军老师的话引发共鸣。这枚“勋章”,在每位与会者心中熠熠生辉,映照的是教育者沉甸甸的责任与无私大爱。

丁卫军老师回归本真,构建“简约”写作体系,教学的核心是指向学生需求;程翔老师呼吁以真情写作,抵达灵魂与成长;黄厚江老师共生写作教学,重点是寻找“原点”与“种子”。

盛会落幕,思考延续:教师首先要提笔“下水”,体察写作甘苦。其次深耕专业研究,明晰能力序列。《简约语文作文课》正是丁老师持续探索的见证。致敬这份无私的分享与引领。


会议虽结束,微信“中学生写作课学术圈”内丁老师无私分享会议课件,其他老师佳文频现,可谓是跨越时空,以文会友。平台已搭,共生教学,相互借力,取长补短。语文人心中,早已为丁老师献上最闪亮的“勋章”!我们更期待着八月丁老师组织的“年会回响”线上分享。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