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好懂好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一书解释, 研究指人对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进行探索,由不知变为知,由知少变为知多。它是一个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加以阅读思考、提炼总结概括出有关教育教学的规律、方法等。这个过程既是反观自我课堂、修正改进的一次契机,更是总结归纳整理研究成果的好时机。

本次研修内容中指出,教师应该做看得懂、用得上、做得了的研究,也就是在众多理论中找到能支撑自己教学经验、规律的理论,并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最好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阐释,这样不仅能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清晰明了、说服力强,更是给了众多一线教师具体、可操作的范例或者应该规避的教学误区。

那么,教师的选题路径有哪些呢?主要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路径。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政策、学术前沿。这提醒老师们在平时应该多关注国务院、教育部有关的政策以及当下比较热门的学术话题。像新课标出台后的“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研究、“思政教育一体化”研究;关注学生成长、学习品质的“深度学习”“有效教学”研究;人工智能大背景下的“AI赋能教学”研究,这些研究都是为了解决不同时期突出的教学问题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运而生。

研修内容中还完整地给出了研究成果的几种类型,比如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教育教学工具,教学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反思/教育随笔,都是老师们所熟悉的类型,其中对我个人而言,非常受用的是学术文章、案例分析、教育故事的写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像我一样有想法做研究但不清楚如何去写或者写的不够专业的老师,在进行了本次学习之后,就像迷雾中行进的航船被指明了方向,思虑万千不如及时动笔。期待在此次学习之后,大家都有更深入的思考与更完整的成果生成!

回想自己本学期的一些教学实践,也借此机会总结反思,改进提升。花心思去设计和改进的地方有:八下第二单元全是说明文,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普遍认为本单元课文简单枯燥、缺乏兴趣、学习浮于表面等,我在教学时实时应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效果模拟恐龙迁移的过程,当憨态可掬的恐龙挥动着双臂跳舞时,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发出了笑声,也更直观地理解了为什么恐龙化石无处不在。在校级专题教研“诗经双壁”系列活动中,我要上一节《蒹葭》的公开课,当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思考整理设计,我以男主人公追寻伊人的过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困难重重男主人公为什么没有放弃,以及开放性话题:如果是你,你是会选择放弃还是选择坚持三个主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在活动中展开课堂辩论,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蒹葭》中“伊人”可能是事业、理想、追求等一切美好的代名词,而非爱情这样浅显的理解。第四单元是演讲单元,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要求,我们打算举办《青春·梦想》主题演讲,我和学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学生先集体撰写演讲稿,再分组推选加教师建议最后由小组代表上台演讲这样的流程,我们进行了一场完整且精彩纷呈的班级演讲赛。在这个过程中,参赛选手要根据主题要求准备文字稿、背景视频及音乐,主持人要撰写串词、排练及主背景课件制作,评委们当天要认真聆听、公平打分,记分员及时统计、算分,我的任务量也不小,审核并修改选手们的演讲稿,培训主持人,制作评分细则及打分表,最终颁发奖状进行奖励等。辛苦的付出换来的是选手上台演讲的自信、大方,主持的同学游刃有余,评委们专业、有见地的点评,这些背后是琐碎、忙碌,更是用心培育的自豪。

反思如下:第二单元说明文,既然学生觉得简单没兴趣,那我们可以直接将与相关的中考题整理出来,以典型案例、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每一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掌握不同的说明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方法,再用这样的方法去自学后面的自读课文,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蒹葭》的相关教学思考应该及时整理,写成教学研究论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没有让学生做摘抄和做笔记,后期赶教学进度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关于平衡教学时间紧张与教学任务落实的矛盾,多一些思考与改进。

学习不停,思考不止。用每一次研修带动教学思考,也见证我的成长之路。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