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手拉手 共同向未来
作者:李羽佳
发布时间:2025-07-30 12:00:44 来源:陕西日报
7月28日,参访团在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参观。
7月26日至28日,来自老挝、马来西亚、文莱等东盟十国的青年走进陕西,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东盟青年精英交流节活动。
今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民心相通,友好关系源远流长,陕西与东盟国家在各领域交流密切。一季度,陕西对东盟进出口增速达到18%,对东盟进出口值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18%,东盟跃升为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
此行,东盟十国青年组成参访团,通过青年和平对话会、东盟青年大联欢、深度参访等人文交流,增进青年间的理解和友谊,用镜头记录陕西形象、捕捉陕西魅力,进一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
在陕西首站,参访团一行来到灯火璀璨、游人如织的大唐不夜城。文莱青年柯柳廷已在中国生活了7年,眼前的繁华与热闹,仍让她目不暇接。她说:“西安是一座历史与现代深度交融的城市,这不仅体现在景区里,还体现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中。在这里,历史变得触手可及,文化体验生动鲜活。”
在位于咸阳高新区的数字会客厅,裸眼3D大屏等科技感十足,让各国青年直观感受到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和产业赋能方面的广泛应用。在中国西部AI创新港,青年们看机器人跳舞,沉浸式领略“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地”与“数字文化沉浸体验地”的独特魅力。
新加坡青年张佳富在看过机器人表演后很有感触。他说:“可以看到中国现在发展得非常快,东南亚国家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科学技术,也会有很多合作的机会。”正在读大学的张佳富打算未来到中国学习更多与科技相关的知识,并把所学带回新加坡。
花嘉星是印度尼西亚一所高中的历史老师,此行与数十名青年同行,她感慨良多,也充满期待。她说:“青年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很大变化,用他们的智慧和能量改变我们的生活。”
弦子一拉,锣鼓一响,在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高亢激昂的秦腔拉开了东盟青年大联欢的序幕。传统的印度尼西亚盘子舞、欢快的马来西亚音乐、歌唱信心的菲律宾歌曲……来自东盟国家的青年用动感的音符、曼妙的舞姿、独具本国特色的服装和道具,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伴着《从小卖蒸馍》的轻快节奏,中国青年和东盟青年自发搭肩围成圈载歌载舞,为“青春同行筑和平 命运与共守家园”的活动主题写下注脚。
菲律宾青年孙天雷很早就知道陕西有“biangbiang面”。走在袁家村美食街上,肉夹馍、辣椒面、香醋等混合的香味,让他觉得惊喜。他说:“我一直无法接受麻辣的味道,但是陕西的辣味让人很上瘾,像调料在嘴里进行一场狂欢,是一种全新的美食体验。”
文脉悠悠,气象万千。文物是“会说话”的时代信使,也是文化交流的一张金色名片。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柬埔寨青年海皮伦紧跟导游,时而点头称赞,时而拍照记录。如此近距离参观中国的文物,他觉得很激动。他说:“通过文物,我看到文化的融合。丝绸之路不仅让经济发展、道路通畅,还让人与人走到一起。文化的交流能加深友谊、促进和平、增加国家之间的互信。”
海皮伦印象最深刻的文物,就是被称为“魔壶”的倒流壶。他说:“壶底有一个孔洞,把水顺着壶底的孔洞注入壶内,水竟然没有从壶嘴流出来。再把壶身倒过来,水也没从壶底的孔洞漏出来,真是太神奇了。”在他看来,从文物中能看到很多创新性和创造力,这种创新性和创造力也促成了陕西今天的发展。他表示,西安将成为他家庭旅行的下一个目的地。
此行的最后一站,青年们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在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和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展品和学生志愿者的讲解,让参访团一行仿佛穿越时空,聆听百年学府的爱国故事,感受千年文脉的传承。
一路游览、一路记录、一路分享,东盟青年以交流节为媒,碰撞思想,为和平与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