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
发布时间:2025-07-25 19:00:52 来源:陕西日报
高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党和国家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在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澎湃创新动能面前,应更加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将自身发展融入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中,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
加快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校只有抓住全球人才流动的新机遇,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力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建设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平台,才能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一是要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建设。高校应聚焦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将学科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要打破学科之间的专业壁垒,大力推动交叉学科建设,通过建设跨学科团队、跨学科科研平台以及跨学科联合培养等方式,实现学科间的强强联合。要加快布局急需紧缺专业,超前布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学科专业,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要高度重视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建立多元动态评价机制,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来为学科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要通过数字化建设激发人才培养整体效能。要积极构建和调整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将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融入教学体系当中,创造让拔尖创新人才潜心科研、各展所长的学习科研环境,激发人才培养整体效能,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三是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高校应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对战略型、应用型、前沿型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积极探索高质量、多元化、个性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认识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大批可堪大用的创新型复合型拔尖人才。
要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高校必须适应新阶段带来的新要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一是要提升基础研究水平。高校应立足基础前沿领域,加大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研攻关,统筹优势科研资源,以平台和团队形式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和颠覆性创新成果不断问世。二是要深化产学研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校要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畅通高校—企业—金融之间的联系互动,充分发挥科技金融赋能作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卡点,以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方式推动科研成果实现高质量转化。要通过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研究为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实现产学研资多要素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要强化有组织科研,对科研力量进行统筹安排,不断提高研究的组织化程度,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头部企业、重点实验室协同合作模式。三是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要积极鼓励支持专家学者进行高水平探索,推动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要把知识创造、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营造大学崇学尚理氛围。
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世界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中之重。高校要突破科教融合、学科融合、产教融合瓶颈,坚持学科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在生物医药、前沿材料等产业方面集中攻关,实现以学科优势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频共振,抢抓产业主导权。一是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高地。高校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以深化“大科学”研究和平台科研为发展方向,将有组织科研、有效集聚资源的独特优势和自由探索的科学精神相结合,通过设立战略任务清单、建立跨学院跨学科攻关团队等方式,努力提升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二是要强化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建设。高校应主动打通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对接渠道,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重大平台集群,不断增强产学研用贯通的技术创新体系化能力和建制化优势。要推动高校优势学科群与地方产业链深度耦合,打造校地共建科创平台与新型研发机构的立体式布局,进一步实现科技创新供给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与动态适应。三是要构建全链条、全要素的创业孵化体系。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全链条、多要素的协同发力与孵化培育,高校要探索超前孵化、精准孵化、深度孵化等新模式,建立完善的成果孵化与产业对接机制,构建覆盖信息匹配、项目优化、技术定价、交易谈判、利益分配、创业落地的全流程创业孵化与服务体系,催生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前沿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