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江苏通州、陕西宝鸡两地40余名教育专家接力扎根镇巴,以教育帮扶为笔,在秦巴山区深耕不辍。三年来,通过高位统筹、引育人才、优化管理、创新教学等举措,推动镇巴教育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在秦巴大地书写出新时代教育帮扶的亮眼答卷。

C:\Users\lvdong\Desktop\镇巴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纪实\0001.JPG

坚持高位统筹,织牢教育帮扶保障网。镇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建立“县委抓总、组织部门牵头、行业部门主责、专班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出台配套制度9项,召开会议18次,研究解决教师编制、经费保障、项目资金等重大事项6件。主要领导先后深入镇巴中学、县职业中学调研23次,为帮扶教师解决住房、职称评聘等实际困难,全方位保障帮扶工作有序推进。

C:\Users\lvdong\Desktop\镇巴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纪实\001.JPG

坚持投入倾斜,夯实办学条件硬基础。县委、县政府累计争取帮扶及专项资金6000余万元,地方财政配套700余万元,为镇巴高中教育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镇巴中学新建餐厅楼、学生宿舍楼9000余平方米,建成数字化实验室12个、计算机教室4个,新建智慧教室2个,改造学生宿舍楼2栋,为教室安装空调、护眼灯,建成智慧图书馆、智慧医疗等管理系统。县职业中学聚力数字化建设,创建数字图书馆,新建移动录播室1个,搭建OA平台,升级校园网站,打造“茶艺与茶营销”特色专业实训基地,有力改善了两校办学条件,缩短了与城市教育资源的差距。

C:\Users\lvdong\Desktop\镇巴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纪实\002.jpg

坚持引育协同,激活师资队伍内生力。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协调新增教师编制62个,引进高层次和紧缺学科人才24名。创新实施“1333”教师发展工程,构建“青蓝工程”师徒结对104对。搭建“三课三赛三制”培养平台,共建名师工作室9个、学科团队19个、学科基地13个。帮带徒弟工作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人、省级奖项53人、市级奖项48人,17节精品课获评部级优课,38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发表,首次有教师课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首次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首次有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用专业素养激活了镇巴教师的内生动力。

C:\Users\lvdong\Desktop\镇巴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纪实\0004.jpg

坚持改革创新,厚植内涵发展生命力。确立“3化3制”管理模式,让山区学校管理从“经验型”迈向“科学型”。与江苏南通、陕西宝鸡名校组建“教育共同体”,常态化开展研讨交流。牵头组建汉中市内普通高中“十校联盟”,推行“联学-联考-联评-联研”等教学机制。与西安高新一中结盟,引进“云校课堂”,让山区孩子同步享受名校课程。创新实施“体悟式德育”“深度学习课堂”“订单式培优”等育人方式,形成课堂改革成果13项,开发校本教材30余种,让高效课堂、深度学习、三全育人成为新常态。“深度学习课堂模式”被确定为汉中市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推广,2023年镇巴中学作为陕西省唯一代表在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县职业中学成功创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C:\Users\lvdong\Desktop\镇巴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纪实\0005.jpg

坚持暖心护航,打造近悦远来温馨港。帮扶专家克服多重困难倾情援镇,镇巴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主动解决其后顾之忧。县级领导开展暖心行动23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34件;落实帮扶团队边远津贴20余万元,发放奖励性补贴15万余元,帮助4名帮扶教师破格晋升高级职称;全力改善住宿条件,丰富业余生活,让远离故土的园丁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C:\Users\lvdong\Desktop\镇巴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纪实\0007.jpg

坚持提质增效,交出教育帮扶亮眼卷。帮扶团队秉持“白+黑”“5+2”拼搏精神,助推两校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持续跃升。镇巴中学本科上线率、特控上线率、高分段人数实现三连升,10余名学生在国、省级大赛中摘金夺银。县职业中学本科上线由2022年的72人升至今年的149人,居全省第一,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省、市级奖项10余项,真正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三年来,两地教育摆渡人怀揣教育大爱,以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为山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助力镇巴教育以蓬勃之势拔节生长。如今,镇巴教育正以崭新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而这场跨越山海的教育帮扶故事,仍在续写新的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