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的来意
作者:韩咏琳
发布时间:2025-07-13 21:38:18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光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降临。我们总以为需要追逐太阳才能获得光明,却常常忘记黑夜里的星辰也是光的信使。当命运抽走脚下的阶梯时,或许正是为了让我们看见屋檐缝隙里漏下的月光。
黑暗中的坐标
去年某天的秋深夜,整座城市陷入浓稠的黑暗。在烛光摇曳的房间里,我翻出尘封的相册,暖黄的光晕里,儿时的照片突然跃入眼帘。那些被她精心修补的残卷在照片里闪着微光,就像此刻烛火在玻璃罩中轻轻晃动。书页上的裂痕被米纸温柔覆盖,残缺的章节反而因修补而有了独特的肌理。
雨滴敲打窗棂的节奏渐渐清晰,我忽然明白黑暗自有其深意。就像深海中的鮟鱇鱼提着灯笼前行,生命总能在混沌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光源。那些被迫停摆的时刻,不过是宇宙在为我们调整光的折射角度。
裂缝中的温度
在街头迷路的那天,梅雨把地图浸染成模糊的水墨。便利店屋檐下,卖花的老人将最后一支向日葵塞进我怀里,花瓣上的雨珠折射着街角的霓虹。他说这是“迷途者的指南针”,金黄花盘始终朝着光明生长。后来每当我看见向日葵,总会想起潮湿空气里那抹倔强的明黄。
人与人之间的际遇像光的折射,看似偶然的碰撞里藏着必然的轨迹。那个暴雨天没能赴约的展览,让我偶遇了修复古陶瓷的手艺人。他正在粘合宋代青瓷的碎片,“残缺才是器物真正的年轮”,釉色在补缺处流转出新的光泽。原来我们失去的每个碎片,都在为更大的完整腾出空间。
内心里的光源
山寺晨钟震落瓦檐积雪,看见石缝里挣扎开放的小花,心想,你看它向光倾斜的弧度,多像人求索的脊柱。风雪中的草木永远朝着光明生长,哪怕要扭曲整个身躯。这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那些飞天,飘带缠绕的曲线何尝不是光的轨迹。
深夜写作时,台灯在稿纸上切割出菱形的光区。文字从阴影与光明的交界处生长出来,如同岩壁上渗出的钟乳石。我们总在寻找外在的光源,却忘记真正的光是从伤口里长出来的。就像珍珠包裹沙砾,伤疤里会结晶出更透亮的光泽。
光从不承诺永恒,却总在恰当的时刻降临。它可能化作地铁通道里流浪歌手的琴声,是办公桌上突然穿透百叶窗的金线,或是旧毛衣里抖落的银杏书签。当我们学会把每个失去的瞬间当作光的容器,生命便开始在裂缝中编织光的经纬。那些被风雨打湿的翅膀,终将在某个清晨的阳光下,蒸腾成穿越云层的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