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三维育人铸根基 五育并举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01 16:49:08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近年来,眉县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聚焦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三大核心领域,构建“体系化设计、精准化实施、品牌化发展”的育人模式,形成“心育筑根基、劳育促成长、美育润心灵”的工作格局,学生发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构建全域心育生态,守护学生心灵成长
顶层设计。该县以“陕西省中小幼一体化心理健康试点工作”为抓手,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县政府常务会议议程,联动13家县级部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协同格局,构建“中小幼学段贯通”纵向衔接机制和“家校社医联动”横向协同网络。
数据驱动。全县累计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62间,配备设施106套、专业书籍6000余册,专兼职教师85名;精准筛查出心理问题学生,绘制心理健康“热力地图”。发布宝鸡市首个学校心理辅导室(中心)建设标准,创新推行“学校心理健康一生一策”动态档案管理机制,实现跨学段心理状态持续追踪。
服务创新。新“医校共建”模式,指导学校与医疗机构建立共建基地,引入专家驻校指导20余场,开通重症学生转诊绿色通道;依托心理测评系统完成3.6万名学生普测,红色预警率从2024年的2%降至0.6%,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启动心理健康科普资源体系化建设工程,建立每两周1期常态化科普宣教机制,实现科普资源100%覆盖区域内中小学;以“5·25心理健康日”为契机,指导各校创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全域联动设置“心灵树洞”信箱、校园心理标语征集等项目,累计覆盖师生2.1万人次。
队伍培育。联合北师大、陕师大等机构举办专题培训15场,重点强化危机识别、量表应用、数据解读等实操能力;编撰《教师心灵健康手册》,系统梳理心理辅导技术及自我关护策略;建立“青蓝结对”校际互助机制,开展医校、社校交流活动10余场;同步指导试点校成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定期进行家庭教育培训讲座,助力家长提升育儿能力。
媒体宣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推广,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矩阵。截至学期末,累计发布宣传稿件22篇,阅读量超30万次,形成“心育经验”辐射效应。
课题研究。设立县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小课题,构建试点校“校校有课题”的科研生态。指导试点校聚焦实际问题确立研究方向,拟通过定期组织课题研讨会、邀请专家线上指导等措施,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
二、构建全链条育人模式,培育劳动素养与实践能力
系统谋划。制定《眉县2025年劳动教育工作计划》,构建“1+N”工作体系(1个总纲+N项配套方案),开展专题调研,指导学校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针对部分学校劳动基地利用率不足的问题,提出“四季耕种”循环利用模式,推动各校打造围绕“劳育+”模式的特色实践基地。
重点突破。召开全县劳动教育学科会,通过示范课及专家讲座,明确“任务驱动式”教学路径,推动劳动教育与语文、科学等学科融合。开展“行走的课堂”研学旅劳案例评选,提炼鲜活新经验,进一步推动研学旅劳实践在全县中小学落地落实。
宣传赋能。强化劳动教育宣传力度,相关工作成果在陕西教育新闻网等媒体推送。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学生参与农耕实践、非遗手工等报道20余条,有效提升劳动教育社会关注度。
三、构建三维融合体系,绽放艺术教育新风采
赛事引领。先后举办全县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和县级中小学生歌手大赛;在宝鸡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参演的合唱、课本剧、书法、手工制作、绘画、手工版画等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县第一小学合唱《读书郎》获声乐三等奖,眉县中学合唱《十送红军》获声乐类三等奖。
教研创新。积极参与宝鸡市“智能时代中学音乐教学研讨与实践”教研活动,两项课题获2025年度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眉县中学《关学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通过省级鉴定,相关教学案例入选《陕西省中小学美育优秀案例集》。在陕西省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两位教师分别获三等奖和专项奖。
特色活动。县第一小学、第三小学举办“眉户曲子戏进校园”展演,学生表演《张载讲学》《京剧》等经典唱段,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点赞;槐芽中学依托太白山自然资源开展“山水墨韵”美术创作,作品在“秦岭杯”双碳书画大赛中获绘画类一、二等奖。开展“书画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当地书画家现场指导学生创作,推动传统文化与校园艺术教育深度融合。
媒体宣传。强化美育工作宣传推广,相关经验文章在《陕西教育》等媒体发表。同时,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校园艺术展演、非遗传承活动等报道30余条,累计阅读量超20万次,形成“美育经验”区域辐射效应,提升眉县艺术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