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林省延边大学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上,食堂阿姨刘晓梅登台发言,一句“再忙也要好好吃饭”的质朴叮嘱,让台下毕业生热泪盈眶。这场没有华丽辞藻、不涉高深理论的演讲,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认知。

刘晓梅的演讲之所以动人,在于其以真情实感直击人心,展现出平凡岗位上蕴含的温暖力量。教育的真谛,绝非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是浸润在校园生活的细枝末节与人际交往的真诚互动中。刘晓梅以学生日常点滴为切入点,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牵挂,恰似春日细雨,无声地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力彰显了平凡岗位背后的育人价值。

图片

教育的核心目标,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还在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食堂阿姨等普通劳动者走上毕业典礼的舞台,这一举措本身就极具教育意义。它向学生传递出一个重要理念: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平凡岗位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每一位默默奉献的劳动者都应得到尊重。在当下社会,人们往往过度关注那些“高大上”的职业,而忽视了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与重要贡献。延边大学的这一举措,无疑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人生课,引导他们重新审视劳动的意义,学会尊重每一位为社会付出的人。

推动教育回归生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协同发力。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可挖掘更多元的教育资源,打破传统教育边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承担起首要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社会各界也应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为劳动者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唯有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才能让教育真正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最暖心的教育,往往藏在最平凡的生活细节里。当学生走向社会,或许会淡忘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定理,但食堂阿姨那朴实无华的叮嘱,却会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温暖记忆。延边大学食堂阿姨的毕业寄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启示: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关怀融入日常,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模样。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