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举办中小学音乐教师新教材教学能力提升研训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1 15:20:49 来源:榆林市教育局
6月26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实验学校报告厅内琴音袅袅,来自全市320名音乐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拉开榆林市中小学音乐新教材教学能力提升研训活动的序幕。这场为期两天的学术盛宴,以“深研新教材·赋能美育课堂”为主题,在青春动感的少年合唱、俏皮灵动的儿童舞蹈中,伴着热烈的掌声正式启航。
“有爱才有教育!”开幕式上,榆林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书记、市教育局基教一科科长张利霞在讲话中指出,要在美育工作中培养教师的积极主动精神,增强专业技能实力,塑造个人品牌意识,让孩子们在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她强调,面对新教材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师们要在专业技能方面做到“精致、别致、极致”,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音乐基本技能,使之终身受益。
开幕式后,陕西省特级教师陈煜作了题为《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变革的思考》的主旨报告,她以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为核心,以中小学课堂教学实例为切入点深度剖析课程标准,系统介绍了图形谱的发展历程、重要作用及实用方法。并以高中课例《布兰登堡协奏曲》为范本,带领老师们沉浸式体验作品,直观感受图形谱在音乐理解与分析中的独特价值,进而达成教学内容与育人目标的紧密融合。全体音乐教师积极参与互动,通过一系列课例示范与实践体验,深入领会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变革方向,为未来的艺术课堂注入全新活力。
课例示范环节,王紫霜老师执教的《中国少数民族民歌》,带学生踏歌而行:陕北信天游的苍茫、苗岭飞歌的清越,在对比聆听中化作文化认同的种子;王熳老师的《京剧传统戏》课堂锣鼓铿锵,学生描脸谱、学身段,从“唱念做打”间读懂中华美学的写意精神;董雁老师则穿越百年时光,在《学堂乐歌》中还原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的文人风骨,让历史在音符中复活。
聚焦新教材倡导的实践性要求,实训环节着力提升课堂实操能力。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孙泽分别于上下午开展了竖笛吹奏与口风琴演奏实操培训,从基础技法到简单合奏与即兴应用,为教师们提供了将“小乐器”高效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有效路径,点燃了课堂创新的技能引擎。
在共同研讨环节中,参训教师代表表示:“躬耕教坛,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带学生在《梅花三弄》里听出风骨,在创编实践中长出自信。”大家一致承诺将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研训为起点,深化教材解读、创新教学设计,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教学实践,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启智润心的生命场域”,并积极探索将陕北民歌、榆林小曲等本土音乐瑰宝融入教学,开发特色课程。
此次研训活动以推进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442”工程为目标,为榆林市音乐教师搭建了高层次的学习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了大家的音乐技能,为推进新教材落地、提升美育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榆林市教研室亦将持续深化美育改革,推动音乐教育再上新台阶,带领音乐教师深入挖掘地方音乐资源,共同谱写“以乐化人、以美培元”的时代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