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浐灞国际港举办“跨学科学习课例研讨与观摩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5-06-12 09:40:04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近日,“跨学科学习课例研讨与观摩交流”活动在浐灞第六小学举办。本次活动聚焦学科融合创新教学实践,通过课例展示、专家点评和互动研讨三个环节,深入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进一步完善区域教研协作机制。
活动由浐灞国际港教育局主办,浐灞第六小学、国际陆港第四小学、华清园实验小学、浐灞丝路学校共同承办。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田征、市教科院院长解慧明、陕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张文兰、陕师大教授刘新平等专家出席,陕师大“国培计划(2024)”汉中市骨干教师培训班教育同仁、市区各学科教研员及10余所域外学校代表参加。
浐灞三小、浐灞六小校长董海英
活动伊始,浐灞三小、六小校长董海英系统阐释跨学科课程实施路径,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多元育人为导向”的课堂重构理念。在随后的校长论“道”环节,华清园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刘林娜、国际陆港第四小学副校长汪西宁分享了各自学校在跨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校长们的顶层规划为参会教师带来方向性指引,现场教师表示“明晰了学科融合的实践坐标”。
华清园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刘林娜
西安国际陆港第四小学第一副校长汪西宁
当数学邂逅美术,当语文牵手道法,当体育碰撞科学……西安浐灞国际港多校联袂呈现的跨学科主题课程成果展令人耳目一新。从一年级《“绘”说校园导览图》到六年级《“荷”你有约》,17个课例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将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教师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道具和互动环节,打造出沉浸式学习场景:数学课上学生用比例尺绘制校园地图,语文课堂融入道德法治元素,体育教学结合科学实验数据。特别设置的创意市集成为亮点,学生们化身“摊主”,与会嘉宾手执“校园币”,在学生们的解说中交易课程文化产品。此起彼伏的询价声、专业细致的讲解声,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践智慧。这场打破学科藩篱的教育创新实践,通过“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教学策略,成功构建起“学科无孤岛”的生态化学习场域。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教研活动,而是一次打破学科壁垒、重塑课堂形态的探索,跨学科学习真正能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浐灞第六小学语文教师孙梦露感叹道。
在“教学评一体化”专题研讨中,市区教研员与一线教师聚焦新课标要求,围绕课例设计逻辑、核心素养培育等展开论证。国际陆港第一小学副校长杨鲜丽表示:“跨学科教学不是简单拼盘,而是通过真实情境串联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专家团队既肯定“学科无孤岛”的创新价值,也针对课程衔接、评价维度等提出改进建议,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精准支持。
浐灞国际港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区域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通过“理念传递-课堂落地-专业研讨”闭环设计,推动教师突破学科局限,构建新型教研生态。下一步,浐灞国际港将持续推进跨学科教学研究,以融合创新赋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探索可复制推广的课改经验,书写基础教育改革的生动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