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与长江在朝天门处郑重相拥。长江浑黄,嘉陵清碧,它们彼此渗透、缠绕、角力,最终在宽阔的江面上融为浩荡的奔流,携手东去。

初来乍到,伫立岸边,江风浩荡,分不清是嘉陵的清冽还是长江的微温,只觉水汽裹挟着整座山城的呼吸扑面而来。

步行至相约地点,竟和好友差点错过。导航在这里差不多要失灵了,因为你现在觉得自己在一楼,实际上实是四楼。台阶最寻常不过,拾级而上,石阶叠着石阶,一阶阶抬升着城市的身躯。

山城重庆,在我眼前铺开了它魔幻而真实的序章。

黄昏时分,我随人流涌至洪崖洞。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悬于陡峭崖壁之上,犹如凌空筑起的空中楼阁。灯光次第亮起,金黄的光芒与深蓝的江水互相辉映,将山崖染成一幅金碧辉煌的图画。沿阶而下,两旁商铺林立,食肆中翻滚着红油火锅的滚滚热浪,人声鼎沸喧哗,浓香气息裹挟着麻辣味道扑面而来。

乘游轮揽胜,脚下是奔流不息的长江水,目之所及,密密匝匝的灯火自万千窗口溢出,在黑暗中绵延成一片倒悬的浩瀚星河,灯光璀璨,楼宇层叠,恍若神话中的缥缈天宫。不由感慨:古老的吊脚楼在霓虹光影里重新焕发活力,它们悬垂于时光的峭壁上,何尝不是一种坚韧的生存姿态?任凭世事变迁,寒来暑往,根,始终深扎于山岩之中。

翌日清晨,乘轻轨穿行于城市半空。列车时而驶过楼宇之间,时而钻入山腹隧道,仿佛一条游龙穿梭于钢铁丛林与山石肌理之中。最令人称奇的是李子坝:列车从一栋居民楼的中间呼啸穿过,钢铁与山岩竟如此共生共栖,浑然一体。这奇观,并非自然天成的鬼斧神工,而是山城人将生活精打细算,嵌入嶙峋山体的智慧杰作。城市与山体,浑然一体,成为对方存在的依凭。

午后,乘车前往歌乐山麓的红岩村。山间青松挺立,绿树掩映之下,肃穆的烈士陵园与渣滓洞遗址便静卧其间。

走进渣滓洞,狭窄阴暗的囚室,墙壁上模糊斑驳的字迹,窄小如豆的透气孔……指尖轻触粗糙的墙壁,仿佛触到了历史那冰冷而倔强的脉搏。远处,轻轨驶过的声音隐约传来,恍惚中,铁窗里当年志士们满怀希望而坚毅的眼神似乎在我眼前闪现——他们是否也曾这般,在沉沉黑暗中谛听过山外自由的足音?

此地无声,但每块砖石都曾浸透铮铮铁骨滚烫的血;这里狭窄,却曾经承载过一个民族最为宏大的憧憬。山城巍巍,挺立于战时的烽烟里,在疯狂的轰炸中不曾屈服,成为一座民族不屈精神的灯塔。

夜色弥漫开来时,我站在了解放碑前。碑体挺立于繁华商圈中心,周围霓虹闪烁,灯火如昼;人流如织,熙熙攘攘;歌声笑语,喧闹不止。仰头凝视,“人民解放纪念碑”几个大字,在缤纷灯光中庄严肃穆,历史的静穆与今朝的喧嚣在此碰撞出盛世繁华。巍然耸立的碑,像一枚嵌入发展肌理的时光印钮,默默系住纷繁世象背后沉甸甸的记忆之根。

第三天,信马由缰,随意漫步。走过山城的巷子,步道两旁的老房子,墙上残留着斑驳模糊的标语字迹;幽深的防空洞,已变成了纳凉饮茶的别致小店。择一洞口茶肆小坐,洞壁沁凉,热茶氤氲着香气,幽深隧道深处仿佛传来历史的低回风声,过往的惊惶与今朝的安稳,尽收穹顶之下。在下浩里邂逅一只四爪雪白的黑猫,轻抚它的柔软,岁月蓦然静好。于长江之眼打个卡,证明自己来过。登上城市天幕,一江两岸,尽收眼底。坐上城市大巴,去苏家坝感受高架桥过山车般的惊险刺激。奔赴磁器口,店家的热情,让你步步皆有美食品尝。随便一家火锅店,都能让你感受到舌尖上的香辣。

重庆,这座盘桓的立体迷宫,是水与火、刚与柔、古与今共同熔铸的8D魔方,映照着巴渝人代代相传的不灭热望,在烟火人间里生长出翅膀,将每道坡坎、每级石阶,叠印成游人心灵天空的册页,盘旋回响,久久难忘。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