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七日,‌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三学生在教室学习。 

距离高考已不足10天,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该如何科学规划复习内容,合理分配时间,提升应试能力?对此,多位一线教师给出了实用建议,助力考生稳步前行。

“临考前要回顾课本、回顾错题、调整生物钟、整理解题方法。”西安交大附中校长助理、高三数学教师焦战武建议,学生要系统回顾知识点,将一些重点概念再认真复习一遍;调整生物钟,尽量让每天做题与复习的时间与高考科目考试时间一致,保持规律作息。

焦战武建议,考生要分析模拟试卷、典型试卷中的重点内容,全面梳理个人知识薄弱点,聚焦易错题型,整理解题方法,避免重复犯错。例如,选择题可采用直接法、特殊化法、估算法等方法,填空题可采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方法。

市级教学能手、西安市西光中学高三英语教师刘睿认为,高考是实力与状态的竞争,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不要过于关注小的失误,拥有良好的“临界状态”和“答题感”至关重要。

刘睿建议,考生要从“好习惯、好思维、好状态”三方面着手,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听力部分要做到“听前预测、听中抓关键词”;阅读理解要快速浏览、结合语境推理判断,切忌被生词干扰对全篇的理解;完形填空要通读全文,准确把握语境;语法填空需注意句子结构和词形变化;写作部分则要审题清晰、结构清楚,恰当运用多样化的词汇与句式,在确保表达准确的前提下提升写作质量。

“最后阶段不做怪题偏题,以八省联考题难度为标准,适当做一些新高考真题保持‘手感’。”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历史教师奚纲建议,现阶段复习应从学习内容和应试策略两个层面发力:一方面,进一步巩固核心知识,掌握历史框架与阶段特征;另一方面,重点纠错回顾,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奚纲建议考生做好心理调节,为自己加油打气。高考是综合能力的比拼,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验。在最后几天里要调整状态、聚焦重点、坚定信心。预祝所有考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成绩。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