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师道精神,育时代新人
作者:李杰
发布时间:2025-05-29 15:16:28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陕西榆林绥德实验中学的李杰,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唯一学员代表,在此分享我在此次学习中的所学、所思、所悟。三天前,当我踏上孔子故里这片承载着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一场深度的精神洗礼就此开启。在这短暂却充实的几日学习中,我不仅深入领略了儒家文化的深邃精髓,更对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教育使命,有了全新且更为深刻的感悟。接下来,我将以《承师道精神,育时代新人》为主题,与大家分享我一些浅见,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一、专题报告启新思,悟报告深意
研训首日,教育部师德建设处邓杭处长带来的《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报告,犹如一道明亮的曙光,为我照亮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全新认知路径。报告中着重指出:“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的信仰根基。”其中强调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这“六个维度” ,精准且清晰地描绘出新时代师德建设的蓝图。
身为学校负责人,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引领全体教师树立正确教育价值观的重大责任。我们必须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每一处细节,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深刻领悟并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使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初心与使命,在全体教师心中深深扎根,成为他们教育生涯坚定不移的指引。
二、孔府圣地悟师道,寻孔子智慧
走进孔府与孔子研究院,置身于千年杏坛之下,我深深感受到中华师道精神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的智慧方法、“诲人不倦”的育人情怀,至今仍是教育的圭臬。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当下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积极将孔子的教育智慧与现代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引导教师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助力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走向美好的未来。
三、革命精神永传承,铭领袖嘱托
陕北绥德,是一片拥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土地。绥德实验中学于2001年在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旧址上创办而成,1924年时任校长李子洲提出了“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的办学原则。2000年6月10日,绥师校友齐心同志回访母校时,亲笔题写 “西北革命策源地”,这几个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期望。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绥德实验中学视察,他走进书法社团和操场,观看同学们的书法练习和体育锻炼,并在操场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四师、绥师还是现在的绥德实验中学,革命精神一脉相承,一定要传承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基础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也在教育。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后,总书记勉励同学们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同时也对老师们提出了好好教书育人、把学校办好的殷切期望 。
昨天下午在孔子研究院,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26日亲临视察并召开座谈会的相关内容,我心潮澎湃,总书记对我们的殷殷嘱托与谆谆教诲仿佛就在耳边回响。他在我校的讲话与孔子的儒家文化理念完美契合,相互呼应。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崇德向善的理念,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育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时代新人。2024年12月13日,我校受赠2021年9月1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唯一编号的国旗,这面国旗为我校传承红色基因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学校相继涌现出"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等先进典型,我认为这正是四师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涵养了我校师生的家国情怀。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校址,更是一种坚定不移的精神和信念。
四、博物馆中觅传承,品教育脉络
踏入中国教师博物馆,仿佛踏入了一条悠悠的教育历史长河。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中国教育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以及历代教育家们的卓越贡献与不朽功绩。从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到近现代的陶行知、于漪、张桂梅等,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成果,宛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照亮了中国教育不断前行的道路。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既是辉煌教育历史的继承者,更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开创者。我们要深入钻研这些教育家的思想与实践,从中汲取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传承他们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热爱、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对教育规律不懈探索的精神。并紧密结合时代需求,不断创新与发展,让中华优良的教育传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特别是走进中国教师博物馆第三展厅,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古朴的大门映入眼帘,那正是如今绥德实验中学的前身校址。展厅里,李子洲校长的事迹熠熠生辉,齐心同志“西北革命策源地”的题词苍劲有力,字字镌刻着往昔峥嵘岁月。那一刻,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强烈的荣幸与自豪感扑面而来。作为绥德实验中学的校长,这珍贵的历史印记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担当,誓将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教育新篇。
五、名校经验促提升,习治校良方
在本次培训中,各位专家、校长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宝贵经验与创新做法,这些分享如同一股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眼界大开,思路也变得更加开阔。有的学校通过实施 “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助力他们快速成长;有的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为核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品格与价值观;有的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的学校聚焦AI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搭建智能平台,优化个性化学习路径。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模板和借鉴思路。我们将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巧妙借鉴,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模式,致力于办好让人民满意、社会认可、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的幸福教育。
各位领导、老师们,这次曲阜之行、孔府故里的学习之旅,与我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思想洗礼、精神升华和能力提升,更像是一场意义非凡的问道修行。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为人处世的大道,以及作为校长所肩负的重大职责与神圣使命。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教育家精神为帆,以中华师道为舵,努力打造一支 “心怀国之大者、深耕育人沃土” 的优秀教师队伍,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超越,矢志不渝践行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初心使命,为培养更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绥德教育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
(本文为作者在全国中小学校领导人员及骨干教师师德师风示范研修班上的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