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主题的演讲
作者:田玲
发布时间:2025-05-27 19:19:33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说实话,我特别怀念七年级刚入学时的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和我灵动语文的教学理念匹配度非常高。
到了八年级,课堂就缺了积极主动,举手时都变得怯怯的,手指都不能伸展,似乎生怕被嘲笑了去,就像林黛玉进贾府的那种小心翼翼。跟其他老师交流,也是一样的感觉,越长大,越沉默。
这样怎么能行呢?我有点着急。恰好学习演讲单元,三个任务,一个都不放过,这是一个契机。演讲,定然可以增加自信。不妨给每个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无论她或他表达能力如何。
我用王兴兴的演讲《相信》,鼓励大家相信自己,不一定只有学霸才会闪闪发光,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能量场,只要坚持,总会从量变到质变。
我用衡水中学八年级学生张锡峰的演讲同频共振,希望他们正视青春,拥有梦想,并努力去实现。
从撰写到登台,我们全部在教室完成,用了一个星期的语文课,我刻意没有限定主题。在课本里浸泡久了的孩子们,或许更需要一片自由生长的原野。当 “梦想、青春、坚持、希望、阅读、奋斗……” 这些正能量的词语成为他们自选的主题时,我分明看到孩子们眸子里闪烁的清灵。
小吴开了个好头,同学们成功被他的互动吸引了,加上他现身说法,效果自然不错。接下来的几个同学,多数也是颇有自信。小邢同学别开生面的开场白,成功获得了掌声支持;小仵同学叉着腰提问,同学们积极真诚地回复,让现场有了演讲的既视感……
我没有评价,孩子们给予了每个同学热情的掌声,无论她的表现是否优秀。我给每个孩子的演讲都录制了视频,作业就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写出开场白,串词和结束语,串词任选10名同学的演讲。
四节课,我们的演讲终于圆满结束了。小张的演讲掀起了高潮,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尽管他的演讲稿逻辑还需要进一步修改提升,可他的肢体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表达,赢得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
其实,我看见小景攥着演讲稿的手指泛白,也看见小李的腿都有点打颤,听到小王的声音在发抖……作为语文老师,我太熟悉这种紧张。当十五岁的少年要把心底的声音,掷向五十多双眼睛汇聚的星河,说不紧张,那定然是假的。
我不曾批评小刘同学的烦恼游戏排名被别人超过,也许别人都觉得是浪费时间,可他在游戏里学会了团队合作呢? 我也挺支持小仵同学对手机的辩证观,成年人都无法自控,孩子却可以用自律与手机和解。我期待小韩同学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我希望通过小何同学的演讲,大家正确看待《输与赢》;聆听小倪同学与影子的故事,我们读懂了独处与自励;尽管小景声音不大,但她以奋斗与自律作为实现梦想的阶梯,难道不值得被认可吗?小艺号召大家《敢于想象,勇于创造》,小馨告诉同伴《自律即自由》,小汶分享对《努力与天赋》的看法,小崔认为《计划成就梦想》,小刘同学愿意《在热爱的路上,做自己的长跑选手》,小胡同学觉得《热爱,是藏在时光里的火种》,小冉居然想《让光凝固》……
其实,我还想听同学们聊聊 “失败的滋味”,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者谈谈爸爸工地安全帽上的月光。因为,换个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也许藏着更多被我们忽略的光芒。
整理录制的视频,屏幕里,每个孩子都在发光。小俊讲到激动处挥舞的手臂,小边紧张时晃动的马尾辫,小欣扶额的神情……这些画面让我想起布置演讲稿时,特意没有规定主题,当写作不再是任务,当表达回归本心,文字就有了温度,声音便有了力量。
把视频发给家长时,我一点也不担心他们质疑。虽然,这里没有完美的演讲技巧,但是却有最珍贵的成长印记。他们正在学着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声音定义未来。
家长的留言像夏日雨后的藤蔓般生长:
“感谢老师以这样的方式陪伴和引导孩子成长!”“谢谢老师,我在家还没见过他的这一面,看来他还是喜欢您课堂的这种氛围。”“谢谢老师,孩子能在初中遇到您是幸运的,孩子也特别喜欢您。”“孩子回来跟我说演讲时紧张得腿都在抖,还是得多锻炼。”“谢谢田老师对孩子的肯定,我会让孩子继续努力更加自信的。”“原来我家孩子心里装着这么多故事”“第一次发现,听孩子说话是这么幸福的事”……
今天,阅读孩子们写的主持词,有28名同学写得很赞:开场白富有感染力,串词的起承转合与评价和引出紧密结合,结束语紧扣演讲内容引发大家思考。特别喜欢他们的书面表达,但我更希望口头表达亦能如此从容,文采飞扬,幽默风趣。
演讲比赛结束了,但教育仍在继续。
或许,教育就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与发现。当我们松开紧握的缰绳,给孩子们一片自由表达的天地,那些被考试分数遮蔽的光芒,那些藏在课本深处的诗意,就会如同破土的春笋,带着生命最本真的力量,肆意生长。而我,愿意永远做那个安静的守望者,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