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时节,杨陵五泉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的油菜花海油菜迎来了丰收的喜悦。5月14日,学校全体师生及后勤人员走进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亲手收割成熟的油菜,体验“粒粒皆辛苦”的劳动意义。

校长杨朋英亲自教授学生收割油菜的技巧,同学们跃跃欲试,他们两人一组,左手拢住油菜秆,右手握镰刀斜斜一划,沉甸甸的油菜便稳稳落在臂弯里。

不一会,孩子们就被汗水浸湿了后背。班长李想发现诀窍:“要像抱婴儿一样轻拿轻放,不然菜籽会蹦出来。”女生们把收割的油菜整齐码放,男生们接力搬运,田间飘荡着“小心脚下”“我来帮你”的暖心提醒。经过一小时劳作,油菜田铺成金灿灿的“小山包”。

经过几天的堆放晾晒,油菜荚变得干燥酥脆,颗粒与茎秆间变得松散易离,正是进行脱粒的好时机。5月21日中午,师生们齐聚晾晒场,他们有的用谷叉拍打菜荚,有的用木棍敲打油菜秆,有的用铁锨反复击打,使油菜籽脱粒,黑珍珠般的菜籽欢快跳跃,成群结队的油菜籽纷纷“跳”出籽壳,黑亮的的油菜籽铺满了地上的塑料布。科学老师趁机展开教学:“20克菜籽就能榨出一勺油,我们收割的油菜,够全班同学吃好久呢。”同学们瞪大眼睛,有的同学轻轻抚摸掌心的菜籽,体会到了收获的艰辛和快乐。

晾晒场上师生们干的热火朝天,大约一小时后油菜籽纷纷脱壳而出,同学们你一捆,我一捆当起了“搬运工”抱走脱壳的油菜杆。同学们虽然汗流浃背,但热情不减,女同学也不甘示弱,干劲丝毫不输男同学,欢快地抱走秸秆。

终于,经过师生们辛苦劳作,菜籽皮渐渐褪去,乌黑饱满的籽粒蹦跳着钻出壳来,像无数挣脱束缚的黑精灵,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它们如雨点般簌簌落下,在塑料布上铺成一片流动的星河,玛瑙般圆润的籽粒,在太阳下泛着油润的光泽,捧起一抔新脱的菜籽,指缝间漏下的籽粒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土地最私密的絮语。

杨朋英表示,劳动基地是生动育人课堂,孩子们在沉浸式的农事体验中,不仅掌握了收割、脱粒的农耕技能,更懂得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真谛,学校将继续以自然为课堂,以传统技艺为桥梁,深耕劳动教育,让劳动精神滋养学生成长,持续传承农耕文明。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