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符号意识”核心素养培育要求,通过陕西省名师工作室与学带工作坊的协同联动,构建“名师引领—团队协作—实践探索”的专业发展路径。汉台区教学研究室特邀陕西省第六批名师培养对象程艳菊名师工作室、张艳名师工作室,陕西省第九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付波工作坊联合开展聚焦“符号意识”教学实践与研讨活动。

陕西省第九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陕西省教学能手、汉台区城东小学副校长付波带来精彩示范课《分一分(一)》,课中,他与三年级孩子们共同经历将分物得到“一半”的过程,操作活动与分数符号表达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二分之一不仅表达了得到“一半”的分物操作过程,也表达了分物的结果,深化学生对分数符号意义的理解。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整数、小数、分数符号表达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结构化的符号体系,发展学生符号意识。

付波课1

陕西省第六批名师培养对象、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南郑区城北小学副校长张艳在《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中展现了精妙设计。课程伊始,教师通过具象化操作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联,继而逐步引入数学符号系统。从实物操作到符号表征的进阶过程,使学生亲历数学语言的形成脉络,深刻理解符号不仅是数学表达的简写工具,更是抽象思维的载体。教师通过符号系统的结构化呈现,有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的核心素养。

张艳2

陕西省第六批名师培养对象、陕西省优秀学科带头人、西乡县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程艳菊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以搭配帽子和裤子的生活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搭配的方法。从最初让学生用实物图片进行摆放,到鼓励学生运用图形符号、字母符号等方式记录搭配方法。程老师逐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从实物、图形到字母表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符号在数学表达中的独特优势,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简洁性和一般性,凸显了学生符号意识的进阶发展过程。

程艳菊1

示范课结束后,付波老师带来《符号意识学段进阶与评价》专题讲座。他从符号意识的内涵与价值、符号意识学段发展特征、符号意识学段进阶的教学策略、符号意识发展评价策略四个方面,分享了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标视域下第二学段学生 符号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成果。结合具体课例提出注重学段衔接,基于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活动;具象与符号融合,搭建符号抽象意义理解的桥梁;整体设计,从符号简单应用到符号思维系统化训练等符号意识发展进阶教学实践策略和相应的评价策略。

付波讲座

汉台区教学研究室主任刘海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鼓励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将所学所思切实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为区域数学教育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此次数学教学实践与研讨活动,为汉台区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优质平台。通过名师引领、课堂实践与研讨交流,为教师们提供了符号意识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区域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