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各学校以创建“平安校园、智慧校园、书香校园、温馨校园”为办学目标,聚焦教育高质量内涵,不断探索特色办学新思路、新模式,为实现潼关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优质内涵特色发展。

一是党建引领,培根铸魂。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三带头”(领导带头引领、党员带头先行、骨干带头示范)为抓手,以设岗定责,亮岗履职,以“党耀金城 红烛争先”党建品牌为载体,持续打造“精致教育 精彩人生”县域教育品牌。建立健全“双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党建促业务,党建工作与教学业务深度融合。实施“思政铸魂”工程,党员教师带头上思政课,以党建带团建带队建的先锋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教研赋能,强师蓄力。各学校深入实施“青蓝工程”,持续培育优质师资,推动“三级课程”(校级课程、班本课程、年级课程)高质量落实。充分发挥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名师(骨干)工作室示范带动作用,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六环节(一学、二备、三磨、四上、五评、六反思)和教学教研制度(研究课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学情、作业、评价)。

三是书香浸润,内涵发展。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创建随时可读、随处可读的阅读环境,扎实开展特色阅读、常规阅读、教师领读、亲子“悦”读“四大行动”。学校切实为师生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以“阅读时长+阅读量+读书笔记+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进行日常阅读评价;评选表彰“阅读之星”“书香家庭”“智慧学子”,引领师生广泛阅读,启智增效、内涵发展。

四是活动提升,五育融合。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本、体育为基、美育为翼、劳育为盾”五育融合的发展思路,开展菜单式选课机制课后服务,形成校园足球、花样跳绳、号队等特色社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构建以教师研修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学生素质评价、家校共育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校园。将劳动教育不断深入课堂,形成“家务劳动常态化、校园劳动课程化、校外劳动社会化、基地劳动体验化”的劳动教育模式。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