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意义
作者:王娅莉
发布时间:2025-05-18 19:53:06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1931年3月,梁漱溟等在原邹平县成立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每天早上有一节自省课,每个学生需要静默反省自己前一天的行为,以达到内心澄明、修养性情的目的。这种自省类似于佛教的冥想,能够帮助人进入一种专注的心理状态。
儒家思想早就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省精神是儒家思想的宝贵遗产,代表了一个人对自我的道德要求,自我反省胜过他人批判,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觉知。自省也就是反思。回溯自己行为,检视自身是否符合传统的伦理道德,是否达到了君子品格的标准。
那哲学家怎样认识反思?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反思”是意识自我发展、自我扬弃的核心机制,贯穿于从 “意识” 到 “绝对知识” 的整个辩证过程。但黑格尔的“反思” 并非简单的 “事后思考”,而是意识在对象化过程中对自身的回溯性批判,即通过设定对立并扬弃对立,实现自我本质的澄清。
一个致力于学问研究的人,必须要有反思的勇气。如果不对自我进行扬弃,就无法取得专业的进展。罗素在撰写《数学原理》一书时,发现了后来被称之为罗素悖论的现象,此时,他的第2卷即将出版,“当他发现他的最基本的假设是错误的,他的回答反映出的是一种学术上的欣喜,压倒了他个人的失望情绪。”这是60年后罗素对数学家弗雷格的评价,也是罗素自己当时的写照。
教师的专业进步极其需要这种可贵的超人行为,如果他们追求的是创造性的工作和知识。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的心灵紧密相连,他们需要谨慎而小心。其中,讲课是一项复杂而高难度的工作,任何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不敢自称自己的知识是广博的,讲授的内容完全正确,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完全合理。具有反思习惯的老师,总是不断追求教学艺术的更高级状态,那是一种类似于音乐演奏的和谐美感。双方都沉浸其中,享受音乐的节奏感,以及团队的融合。村上春树所著《与音乐家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描绘了这种和谐融洽的合作氛围。这种氛围我们在少数优秀教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到。
普通教师通往优秀教师的道路就是对和谐课堂的不懈追求。仿佛一个音乐家穷尽毕生精力谱写一首好的乐曲,好的课堂能够唤起听课者的内在情感,进入审美境界,形成专注于此的心流。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人在创造时候所产生的心流状态,这是很多艺术创造的根本,也是让学生享受课堂的根本。
以对待艺术的态度对待课堂,就要不断反思自己在教材研读上的深度,知识掌握的广度,揣摩学生心理上的角度,乃至一个问题提出的时机,一种恰当的反馈方式。讲课所用的语词有着细微差别,这使很多教师拙于提问,也对如何推进思考感到为难。
反思促进了思考的深度,让教师通过外在观察把握事情本质,发现自身范畴与对象的偶然性矛盾,从而渴望得到提升。解决一个在教学中的难题,和数学家解决疑难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处。思考的乐趣在行为者内部展开,因而没有伤害。这与他人对你提出批评不同,你认识到自己的殊相,也感知到共相,从而形成了精神的自我展开。这种时候,专业成长就是明显的,也许会实现一种跨越,越过了漫长的等待他人评价与修正的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