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裹着栀子花香,掠过梧桐叶间的新绿,带我们踏入一座“教育桃花源”——北外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中。

这里,没有高楼林立的压迫感,只有诗情画意田园风。高台阶流动成瀑布,人行台阶是立体的画作,绿篱色彩错落有致,回廊是隔而不界的风景画。现代与古典,在田园碰撞、融合,汇聚成静谧的诗行。

这里,没有“千校一面”的标准化面孔,只有创意无限才艺墙。你会以为,置身动漫展,或者在看画展或者服装展……处处透着创意,充满松弛感。

这所被师生称为“田园”的学校,正以独特的姿态诠释着“普通高中”的突围之路。  

给学生创意插上“双翼”

若说校园环境是北外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中的“皮肤”,那么每一层楼道、每一处大厅的布置,便是流动着学生奇思妙想的“毛细血管”,生出了托举孩子成长的“双翼”:文创和科创。

在这里,你会邂逅很多“微型美术馆”。

拾级而上,台阶侧面贴满学生用卡通画笔勾勒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

楼道里,一幅幅油画作品,或临摹名家或自主创意,框起的向日葵是孩子的梦想。

驻足大厅,装裱的国画和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不说内容,单是清雅的布置,本身就是一帧江南的风景……

在这里,文创作品随处可见。

学生的手绘书,自创的卡通人物,连最不起眼的卫生间,都被学生手绘的卡通人物创意点亮。每一层楼,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都藏着个性和创意的召唤,都是绝佳的文艺打卡地。

在这里,仿佛置身“科创集市”。

在读学生,已经能够利用编程月入几万;学生一帧一帧做出来的动画,入围奥斯卡;琳琅满目叫不出名字的科创作品,令人目不暇。

从文创到科创,这里演绎着一场师生全员参与的“审美革命”。

“光影艺术装置”里,可以看到跨学科融合;“文创工坊”里,激光雕刻机、陶艺拉坯机、数码绘图屏一应俱全;地下车库变身“智创基地”,老旧课桌被拆解重组为创客工作台。听说,评价在这里破界,《学生素养护照》中,“创意指数”与学业成绩并列考核;听说,一场“厕所门帘设计大赛”的奖项,竟能兑换成“校长共进午餐券”。  

在这里,教育,是沉浸式艺术展。文创与科创,不再是兴趣小组的专利,而成为每个孩子的日常呼吸;在这里,教育超越了“传授知识”的范畴,变成了一场关于热爱和梦想的生命美学启蒙;在这里,卓越从来不只在试卷上;在这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学生的作品,更是一个个灵魂被尊重、被点燃的模样。

从平凡土壤开出卓越之花

校长陆振权的报告《面对普通,成就卓越》,揭开了这所生源并不拔尖的学校“逆袭”的密码。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堆砌,他展示的是一组“平凡数据”:招的学生普遍是中等生,位次在全市50%以后,2024年的高考本科率97.8%。

“教育不是筛选天才,而是唤醒可能。”陆校长说,“我们执着于让学生学会热爱,拥有梦想,因为,教育本质上是为了人更幸福。”

在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田园高中近乎“固执”地守护着教育的慢节奏:晨读可以是树下诵读,体育课能变成稻田劳动,甚至允许学生用整个下午打磨一首诗,演绎一幕话剧,用几个星期完成一件创意作品……但这种“慢”绝非散漫——课程表上,“跨文化思辨”“项目式学习工作坊”等创新课程占据C位。

从“五度”(学生参与度、内容分层度、策略有效度、德育渗透度、教学实效度)到“五美”(规范美、科学美、策略美、艺术美、和谐美),从“五美”到“五维”(情境体验、审辨想象、文化理解、创意表达、审美情趣),北外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中架构了“全面发展 + 文创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十大文创工作坊”为重点的特色课程群,横向分类、纵向分层,全方位、多角度落实文创特色素养培育。学校特色课程规划实施方案被上海市教育部门评定为“特色规划”奖,各类特长生在这里拔节生长,成就辉煌。

咖啡的美味在唇齿间留着余香,“田园”美景在照片里定格成回忆。我们此行,在教育的田园,播下了三颗种子。

一颗叫“包容”:接纳普通,才能创造不普通甚至卓越。

一颗叫“唤醒”: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对世界的热爱和期待。  

一颗叫“等待”:教育的真谛,是让人更幸福。帮助学生梦想成真,大概是老师最幸福的时刻。愿我们每个人,皆能努力发掘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座标。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