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工作室集中研修内容为《徐杰:一种笨而有效的研究:写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对课堂教学的再次思考,不管是好的教学语言或巧思,还是存在的不足或缺憾。总之,教学反思是一个中性词,更是教师想要快速提高自我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徐杰老师总结的教学反思主要有几种基本形式。

一、记录教学“亮点”。这是我们在观看名师课例时经常会记录的,因为带着学习甚至崇拜的心理,我们很容易发现名师课例的亮点,甚至会不断放大其优点,但对于自身或其他同行的常态课往往缺乏这种“寻美”的心态。

二、剖析课堂“弱点”。徐杰老师在文中举了自己执教《幼时记趣》的片段来进行反思,老师们也可以对照文字,想想自己的课堂上是否也曾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对比徐老师的说法,我可能比较武断,自行揣测学生不能作答的原因,而非叫学生交流进而了解情况,所以猜对了第二个班的效果会好一些,猜错了效果就不尽如人意。

三、捕捉教学机智。面对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教学亮点,应该及时记录下来,深入思考,进而扩展成系统性的论文研究或课题研究。

四、进行再教设计。对一些重点篇目,老师们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思路,并记录下来,在这样的比照中,就可以不断深化思考,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教学思维的进步。

五、进行横向比较。敢于跟名师比较、看齐,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有在与优秀比肩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自身的不足。

六、整理课堂实录。这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一点一点地纠正教学细节,是真正的刮骨疗毒,需要莫大的勇气。

七、持续关注一个话题。例如,一位老师对作文教学很感兴趣,那除了平时教学中要大胆尝试,仍需要在这方面有持续的关注、学习和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瞎摸索的阶段,而应将自己的思考及时写下来,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最后,希望以今天的研修学习为契机,激励工作室成员向内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向外汲取他人教学智慧,更加注重教学反思,用一点一滴的付出来获得专业领域的成长与进步。

责任编辑:王波